数字丈量城市温度,杨浦发布社会救助“温暖指数”!
发布时间:2021-09-24     文章来源:上海杨浦     关键字:城市温度;温暖指数;社会救助

  9月22日,杨浦发布了“温暖指数”监测体系,以期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现在,一座城市的温度,也能用一个数字来直观衡量。

  “温暖指数”重磅发布

  “温暖指数”监测体系由杨浦区民政局联合社会救助领域专家共同研究设计,是国内社会救助领域首个具有数据支撑的工作评价体系。其包含“政府操作规范”、“社会主体认可”、“工作成效显著”等多个指标,对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度、创新度和成效作出相应衡量。

  “温暖指数”监测体系分别以积极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超大城市政治理“上海模式”、破解制约社会救助工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构成理论依据、制度依据和现实依据。通过指数的实时反馈,及时、准确、高效地监测全区社会救助工作成效,反映全区社会救助工作的规范性、创新性,进一步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张网,一绣娘”

  社会救助工作领域有个常用词,叫做“沉默的少数”。这指的是一些有实际生活困难,却因不了解政策而不声不响、不会“呼救”的人。面对这些居民,社会救助工作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很容易陷入停滞。而在上海这座人口众多、群体差异大、入户调查难的大都市,像这样的“沉默的少数”,实则体量并不小。

  为此,五角场街道开拓了“三张网一绣娘”救助新模式。所谓社会救助“三张网”,分别指“一网统管”大屏端,实现“一屏观救助”;电脑中屏端,发挥“神经中枢”作用;手机小屏端,帮助实现服务事项“指尖办理”。而“一绣娘”,则指的是“街道救助干部+专业社工+志愿者”组成的线下救助团队,形成“找—析—汇—帮”工作机制,将种种救助资源“绣”在了一起。通过如此“组合出击”,为政府覆盖后仍难以脱困的家庭,做到及时匹配社会救助资源库里的个性化资源,力求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救助实效。

  逐步建设困难家庭支持中心

  近年来,江浦路街道正积极探索建立全市首家为困难家庭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平台——家庭支持中心,并委托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基本形成“社会政策+社会服务”、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与困难家庭支持中心双轮驱动的社会救助模式。

  困难家庭支持中心主要聚焦提升困难家庭自我恢复功能,也就是助力家庭“自愈”。其从帮助困难家庭有就业能力的家庭成员就业与可康复家庭成员的自助为切入点,引入助就业、助医、助学、助困等社会资源,搭建诸如:帮助低保家庭就业救助联动项目、帮助低保家庭大学生就业的展翅项目、提供心理疏导的阳光之城项目、帮助低保家庭三甲医院就医的轻装计划等19个帮扶项目,汇聚各方社会力量,为困难家庭搭建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目前,江浦路街道已率先探索推出“方舟计划”、“展翅计划”、“食物银行”,助力实现低保困难家庭的应急救助、帮助低保困难家庭大学生实习就业、为困难群众发放食物包等目标。在这样的长期帮助下,4名大学生成功就业,并享受到了“展翅计划”的补助,“市民综合帮扶”也为94名困难群众提供了经济帮扶……好消息不断传来。未来,该中心的运作模式也有望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活动现场,杨浦还为多名高校教授颁发了杨浦区社会救助专家顾问聘书。未来,杨浦将致力于打造社会救助专家智库,汇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专家学者,为杨浦区社会救助工作建言献策,提供更多专业化指导。

返回顶部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