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人慧语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汇人慧语
纪念贝多芬诞辰之马拉松音乐会聆听有感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21-01-08

  一个婴孩在摇篮里“哇哇”啼哭……谁知道,她是冷了、饿了还是不开心了。一阵美妙的乐曲响起,那个婴孩即刻停止了哭泣,而那个神奇的婴孩,就是现在的我,那个从小爱听音乐的我。后来妈妈告诉我,在她十月怀胎期间,就是这样弹着琴儿、唱着歌儿对我进行胎教的,或者我与音乐的不解之缘就是在那个时候缔结起来的吧!

  在我四岁那年,开始接触到钢琴这个西洋乐器,老师告诉我说,钢琴是“乐器之父”。当时,我只要坐上琴凳,就像被胶水粘在琴凳上一样,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我的钢琴启蒙老师也觉得惊奇不已,说我这个小琴童与众不同。初学琴半年,有一天我的钢琴启蒙老师余文敏老师为我亲自弹奏了一曲《C小调悲怆奏鸣曲》,它是《悲怆奏鸣曲》中的简化版,这是我第一次欣赏到贝多芬创作的乐曲,也是我弹奏的第一首贝多芬创作的乐曲。只记得当时余老师不厌其烦地跟我介绍着贝多芬这个人物,讲解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带我感受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从这以后,我就莫名地迷恋上了贝多芬的音乐,单纯固执地偏爱他的音乐。

  在接受音乐教育、感受音乐美好的过程中,我也依稀记得在学校的一节音乐课上,音乐刘青老师为我们课后拓展,推荐了贝多芬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暴风雨》(第一乐章),老师侃侃而谈、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和作品分析,并让我们通过聆听乐曲,自主地去想象和感受这首乐曲所要诠释和表达的灵感……同时,向我们发出预告和邀请,在2020年音乐家贝多芬诞辰250周年之际,聆听欣赏《贝多芬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

范建军校长(中)和学校音乐教研组老师们一起筹划主题活动

  12月16日,运用学校“音乐频道”、艺术教学、午休等时间,向阳小学的师生有幸聆听了这一前所未有的音乐盛会。250年前的这个时候,贝多芬出生于德国小城波恩,他的出生让这个世界多了一份美妙的旋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在这天举行的“贝多芬在中国——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通过多种形式,多重视角,全方位展现贝多芬的音乐力量及人文精神。贝多芬伴随着一代中国音乐人的成长,贝多芬的作品是很多人古典音乐普及路上的“敲门砖”,囊括了交响乐、室内乐、声乐等多种音乐体裁,成为了不朽的经典。这次的音乐会近60位海内外优秀音乐家带来了贝多芬作品的纯正演绎,让所有热爱古典音乐的人们大饱耳福,也让我这个小小音乐爱好者在听讲音乐背后的故事,在专业音乐人的专业视角下了解观察“多面贝多芬”。

向阳小学举行纪念贝多芬主题活动

十六小时的马拉松音乐会截屏

  参加完这次音乐盛会,我怀揣着激动不已的心情叩开了校长室的大门,把聆听这次音乐会的感想与范校长进行了汇报和分享。之后,在范校长的应允下,我随即采访了她。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范校长小时候接受音乐课程和课外活动有哪些美丽美好回忆。没想到我的即兴提问顿时叩开了范校长对美好童年生活的思绪大门。她饶有兴致地告诉我,在她读小学的时候,音乐课在当时是叫唱歌课。上唱歌课是一件极其开心的事情。正是因为学校的唱歌课,遇到了一位极具艺术修养和教学经验的好老师,使她从小对音乐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经还是学校合唱团的成员之一,担任着领唱的重要角色。这为她今后成为一名教师和一位校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采访范建军校长

  在采访中,范校长告诉我,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我们的智力,对于促进我们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范校长从几十年从事教育工作的经验中感受到,对于一所公办小学,就是要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因为美育对于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范校长还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教书育人的岗位实践得出结论:一个学生对于艺术敏锐的感知力、形象的理解力、充分的想象力、活泼的创造力和品味的鉴别力,都是在浓郁的艺术氛围和情趣陶冶中萌生出来的,学生就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形成美的品德、提高美的情操、完善美的人格。

作者和范建军校长交流贝多芬代表作的感悟

  时常听到大人们说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个人,在这一年都面临着惊人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许多人的生活、命运,因为新冠疫情而发生了改变。大人们的话让我不禁想到了贝多芬,他用音乐讴歌着博爱、力量和勇气,面对逆境,他的“英雄主义”以及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敬重在这个不平凡的2020年更加鼓舞人心,他对现实的隐忍和抗争、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定在2021年更加充满希冀。2020年,我所在学生社团——向阳小学鲁迅知己社荣获徐汇区精神文明创建未成年人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那么,鲁迅先生喜欢贝多芬吗?

  带着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课外辅导员王泠一博士。王博士告诉我:贝多芬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接受度最高的音乐家,李叔同、鲁迅两大学者推崇贝多芬,并以贝多芬为起点,逐渐引入西方古典音乐,“乐圣”之称也源于李叔同。王博士还说:贝多芬和鲁迅的乐观主义情怀是相通的。如贝多芬双耳失聪后,有人问他:“你是否为失聪而一直痛苦着?”他说:“不,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健康的眼、鼻、嘴、手和脚。没有了耳,这只不过是失去了六分之一而已!”贝多芬双耳失聪后,仍创作出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旷世之作,如《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第六交响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等。当世人陶醉于他创作的美妙旋律之中时,可曾想过这是双耳失聪者的杰作?作为失聪者,贝多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呢?归根到底,他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毫不气馁,坚持不放弃,牢牢地扼住命运的咽喉,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作出一首首传世之作,这种顽强拼搏的乐观精神,值得世人景仰!

作者(前排左)和鲁迅知己社骨干合影

  而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让别人过得舒服些,自己没有幸福不要紧,看见别人得到幸福生活也是舒服的。”鲁迅先生说的舒服就是幸福,借用现在的一句歌词就是: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幸福着别人的幸福;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有异曲同工之妙。王博士强调说:在那个黑暗年代,鲁迅先生以笔为投枪,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与所谓的正人君子作斗争,为千千万万的劳苦大众鼓与呼,希望为他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而努力。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哪怕自己过得并不舒服,只要能让别人过上舒服的日子,自己也就感到舒服,这种牺牲小我为大家的崇高境界令人佩服!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像贝多芬那样,忘掉不幸,为拥有眼前的一切而感到幸福,坚强、乐观而自信,那么,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常人无法想像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像鲁迅那样,如果能够做到不管自己过得幸福与否,只要能让他人过得幸福,那么,自己也会觉得幸福。

  由此,我更明确地感受到——贝多芬带给我们的精神力量显现在音乐中,并把这种力量带给了所有人。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和创作中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人在逆境中可以做些什么。”音乐让我们感受到共克时艰时的伟大力量,音乐为人们传递着温情温暖的力量,音乐更为处于忧虑的人们提供着精神的慰藉。让我们沉浸在音乐的海洋,用斗志昂扬的精神,迎接2021全新时代的到来吧!

  作者:向阳小学三年级学子、鲁迅知己社骨干 孙艺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