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人慧语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汇人慧语
历史老师的幸福感源于何方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9-04-01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阿基米德没能撬动地球,汉谟拉比没能编完法典,拜占庭没能守住君士坦丁堡,唯有他们指引我们,教导我们探索历史的奥秘,追溯历史长河的源头。“历史老师的幸福感源于何方”,作为天平德育圈的小记者,带着这个问题请教了徐汇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姚虹。以下就是这次面对面采访的实录:

  一、如何爱上历史学并从业至今

  姚虹老师小的时候爱看书,那时候的书籍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学校图书馆里的故事书比较多一点,家里也有很多和历史相关的连环画,渐渐的,姚虹老师就觉得历史还蛮有趣的。在初高中期间也看了很多关于历史的通俗读物,并且遇到了很棒的历史老师,他们使姚虹老师更加热爱历史。

  姚虹老师觉得历史是一门引人入胜的学科,所以进了上师大历史系读书,毕业以后做了历史老师。在当了历史老师以后发现,想象当中的历史和历史学这门学科还是有一点区别的,但是依然觉得它非常有魅力,觉得有三个地方是比较很吸引姚虹老师的。

  第一:历史上的每一个人物、事件,都是有血有肉的,它们人物鲜活,充满了很多细节,你要能够沉浸进去,观察一个人物,了解一个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举个例子,小时候我们都会看格林童话,看这本书时,姚虹老师就在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怎么会有这么多的王子,这么多的公主,每个故事里好像都有后妈,就觉得很有意思。工作后,姚虹老师去教历史,教到德国历史的时候,就去研究这段历史,姚虹老师发现这个格林童话是当时近代德国统一的时候,汉诺威大学的两位教授所写的。他们是当时德意志民族的精英,他们想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唤起当时处在分裂状态的德意志民族的民族情感,所以他们选择了童话这种方式,他们到当时的德意志各地去收集民间故事,把它变成了格林童话。 这本童话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反映德意志的历史,这也是姚虹老师觉得它迷人的地方。

  第二:何为历史?过去发生过的事情称为历史。历史就像一个浩瀚的宇宙,无论你多么博学,无论你看多少书,了解多少东西,你所知道的也只是整个宇宙当中的一粒微尘。但是历史学又在不断的发展,只要有新的历史材料出来,有新的研究的视角,就会对历史有着和以往不同的解释。所以我们经常讲历史的通俗的故事和真正的历史学的差别,就是历史学习是有一定的思想方法。

  第三:历史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思维,我们可以用历史的眼光,以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现实生活当中的人事物,将会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比如一带一路,我们曾在历史中学过丝绸之路,我们从今天往回看,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外文化交流之路,也是宗教之路、变革之路……不同种族、信仰、文化背景的帝王、武士、学者、商贾、僧侣传递物种、财富、艺术、宗教和战争,是作为一部浓缩的世界史,所以今天我们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回过头去了解丝绸之路的话,我们就要站在比较新的视角上去思考,就要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融通,既要从历史出发,又要着眼于世界全局下观察,还要放到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中探索。这就是姚虹老师为什么喜欢历史学。

作者采访姚虹老师

  二、徐汇中学历史教学团队的特点

  我们历史团队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说,有一些比较好的精神和传统,能够一直延续下来,比如说我们历史老师都爱读书。我们比较早的教研组长陈秀龙老师,德高望重的黄晨敏老先生,还有一位非常热情开朗的现在已经退休的金闺清老师,其实都非常有风度,非常热爱读书,也非常乐意去帮助年轻的老师一起进步。所以我们整个历史教研团队的氛围非常好,钻研的这种氛围非常浓厚,我们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督促共同进步。

  徐汇中学的历史是比较悠久,1850年建校,今年是建校169年,明年就是170周年了,所以我们整个历史教研团队对于学校历史的研究也是很有特色。我们的老校长马相伯,他的整个人生经历了整个中国近代史上很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和一些风云变化,这些既是校史得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教学的珍贵资料。所以我们整个教研组对校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视,而且我们也有不少成果。比如我们会指导我们的学生,以汇学校园为主题展开研究和展示,让学生去了解一下我们百年崇思楼,如果有来宾,该怎么向大家介绍上海市历史保护建筑百年崇思楼和校史。

姚虹老师讲述教育家马相伯的故事

  我们还有一种研究叫:身边的历史。因为每个人都在创造自己的历史。我们现在徐汇中学学习的学生,其实也在参与徐汇中学历史的这样一种发展,所以我们也要记载我们历史,我们会经常引导他们做一些和学校生活相关的历史习作,做当下历史的记录者。

  再有就是我们教研组会引导学生从校内要走向校外,开展一些更广泛的,难度更高的一些采访和探究,比如说利用校史资源的同时,能够开发社区的资源,策划乡土调研,去探寻一下徐家汇的红色基因,科学基因及创新基因,所以在老师的帮助下,也在我们社科院王泠一博士的帮助下,我们学生采访了不少革命家烈士的后代,其中包括我们徐汇中学解放后的第一任书记王锺麟,他是地下党员老革命,还有我们徐汇中学的校友褚君浩院士,魏敦山院士。教研组认为这些是口述历史的微探索,这些习作将来也会变成徐汇中学校史一部分。

徐汇中学会客室悬挂的励志书法

  三、比较欣赏的一位历史大家

  复旦大学的张广智教授,他是研究西方史学史,在史学领域有非常深的造诣,是姚虹老师非常崇敬的一位历史学大家。张广智教授在史学领域辛勤耕耘,得到丰硕成果的同时,他其实还有非常高的文学素养。他自己曾说过,他从小就有一个文学梦,却不小心进入了史学的大门。但是他依然不忘初心,依然记得自己的这个梦想。张广智教授的散文写的特别的好,非常清新,而且具有历史的特征,所以他在写一些现实的题材的作品,它会隐藏着历史感,这是一个历史大家的特点。然后他写一些历史题材的作品,他又有一些现实感,文字也非常的优美。

  在去年上海世界史学会年会上,张教授获得了终身成就奖,是我们公认的德高望重的拥有很丰厚的学术成就的老先生。张教授既有史学的积淀,又有文学的功底,老先生在这两者之间能够自由地徜徉,自在自如的切换,其实是非常的艰辛,不容易的,所以这一点很令我钦佩,也是很值得学习。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张广智教授是王泠一博士在复旦大学本科求学期间的班主任老师,他们师生之间的友谊一直延续到今天。从一九八五年算起,已经三十四年。

  四、教学相长,见证中华民族的历史巨变

  如今这个社会,网络时代如此发达,我们只需通过媒体网络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我们历史老师所面对的学生都是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所以我们的历史老师也会经常思考我们的历史课,应该讲什么,究竟怎么讲,学生应该学什么?究竟怎么学? 才能激发我们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思考,培育他们对祖国的情感,实现我们历史课的这样一个育人价值。姚虹老师觉得最主要的有三点,一、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历史,获得不同的历史解释。二、锤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他们思考历史的方法。三、深化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可以鉴往知来,见微知著,以见知隐。我们要培养学生们对历史的一种理解和尊重,能够有一种博大的胸怀,一颗中国心,还要有一种世界的眼光,这也是历史老师的责任所在。所以姚虹老师的理想中的历史教育就是不仅要给学生合理的知识和智慧的启迪,而且要有品性和文化的浸润,更要有助于培育他们的情怀。作为老师就是要始终保有这种热情和努力,在历史风云的雪泥鸿爪当中,去引导学生追寻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引导学生通过聆听理解融入和对话,凝练出富有特色的文化自信。

作者在马相伯铜像前留影

  采访尾声,姚虹老师提到了,习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座谈会上的一段话语,虽然这个讲话当中很多内容只是对政治老师讲,但是其实很多内容也值得其他学科的老师,尤其是历史老师的学习。姚虹老师认为习总书记这么关心基础教育和教师的成长,并且强调要从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来吸取思想政治的养料,作为一个中学的老师,从这个角度讲,应该是更加增加了这种幸福感。也更增添了这份自信,觉得这种自信对老师而言不仅是事业,更是人生。

  通过这次采访,让我感受到老师不仅陪伴我们成长,还教授我们知识。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每时每刻都有感动存在。

  (作者:徐诚鸿 摄影:黄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