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人慧语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汇人慧语
记忆中的徐镇路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8-04-25

  徐家汇的中心有一条令人挥之不去的小路---徐镇路,上世纪初徐镇地区形成集市较早。明末科学家徐光启曾在此进行农业实验,部分后裔生息劳作集居在此,谓之“徐家厍”,又因地处李漎泾、肇嘉浜两水汇合处,故该地又习称“徐家汇”。清咸丰十年后太平军进军上海,四乡难民云集,该地区人口剧增,城乡菜农商贩纷至,遂成集市。因傍徐家厍村落而得名“徐镇”(习称老街)。

  昔肇嘉浜逶迤从徐汇中学穿流而过,一直可通到法华镇的三里路距离,从水路运来的农产品由这条通道运到法华镇。学校门前,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在徐汇中学不远处是码头,从水路运来的生猪、瓜果蔬菜、绍兴老酒等生活用品在码头卸下,驳运到对面法租界的蔬菜批发市场。当年徐汇中学校门在徐镇路的起端,大门朝着肇嘉浜,门前围墙旁的一条石子路便是徐镇路。徐镇路面南朝北的第一家是当地流氓周银春开的煤球店。旁边是当时比较高档的同兴馆酒馆,承办婚丧酒席,平民百姓不敢涉足。毗邻同兴馆的是翠云楼茶馆,茶馆接待生意人和有钱的消费者。大多数的老百姓和赶完早市的蔬菜批发商贩,只能在隔壁的云泉楼茶馆喝茶和吃早点,顺便从一墙之隔的黑皮金泉豆腐店带些豆制品回家。黑皮金泉煮豆浆的炉子和“三妈妈”的老虎灶的火势相当,他们的燃料来自于棺材店的碎木料。在“三妈妈”老虎灶的隔壁是单开间棺材铺,供应廉价的薄皮棺材。隔间是席子店,席子店经营席子和棉花胎等日用品。它的边上是本地人胡琴山开的棺材店有三开间门面,店里雇佣工人7-8人。有趣的是诊所开在棺材店隔壁,这家诊所名叫保宁医院,一开间门面,开业医生王保宁负有命案,是解放后被镇压的第一批5名案犯之一(同时被镇压的人员还有周银春、施殿元、杨金发、许学怀)。诊所边上有居民住宅5-6家。由于居民和商铺的云集,懂得中医的崇明人在这里开了一间中药铺,后来搬到虹桥镇去了。再过去是一座三块石板的桥,桥边就是徐汇中学的围墙,桥下是穿过学校的河浜。过石桥是胡梦生开的五开间的米店,里面生意兴隆,后因参与证券交易蚀本而倒闭。米店边住有数家居民和一条弄堂,弄堂里有几十家居民,住着的居民中有吸毒者。弄堂边是小名叫阿忠的人开的染布店,生意兴隆。同样受欢迎的是隔壁的“阿弟理发店”。它的低价深受低收入者的青睐。理发店只有一开间的门面,忙时1-2名学徒都难以应付。理发店隔壁是老板叫胡金桃的茶馆。走过茶馆是饮食店,饮食店每天经营面条和馄饨,当时的人们能吃上一顿阳春面和馄饨就算是打牙祭了。边上糕团店里价廉味美的糕团能吸引居民们天天光顾。过了糕团店是新同记肉庄,常年经营新鲜猪肉。肉庄隔壁是一位兔唇老板开的老酒店,门面有三开间,店里的酒菜新鲜、经济实惠,每天吸引40-50位常客,他顺便卖些香烟等物品,生意不错。相邻的是“张统一咸货店”,卖的是咸肉和火腿,与隔壁周家鲜肉店相映成趣。隔壁的杨宝康米店还经营杂货和一墙之隔的南货店不会形成竞争。再旁边是水果店,水果店是当年的海格尔路口的第一家门面。

  这些只能留在人们的脑海里。(林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