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播报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文明播报
徐汇:话剧《长恨歌》全新阵容上演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8-04-28

  曾有人说,对上海女人和上海文化的研究之深之透,谁能比得过王安忆?又有什么作品能比得过《长恨歌》?这部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的作品,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话剧等诸多的艺术形式,但据王安忆本人说,她最满意的,是话剧版。近日,这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打造的经典话剧,再度登上了上海大剧院的舞台,又是什么,成就了它15年长演不衰的佳绩?是作品本身的厚重,也是舞台艺术人员不断的打磨。

演了15年,这一轮演出又有不同。

  王琦瑶已成上海人经典记忆

  20世纪40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随后大员遇难,上海解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顿似漂萍;80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一名叫“老克勒”的怀旧青年发生畸恋,余光暗淡,心怀热烈,却意外地死于非命,饮恨黄泉……

  《长恨歌》讲述的这个故事,在上海几乎有点文化的人,都能说得出。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王安忆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让作品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2003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次将《长恨歌》搬上了话剧舞台,从小说到话剧,“上海小姐”王琦瑶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再度被搬上舞台,同时亦展现出了一幅新老上海的风俗画卷。15年来,每一轮演出它都能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也让王安忆曾公开表示,在各个版本中“最爱话剧版”,而原因,就是舞台艺术形式“不可复制性”。

  顺应时代进行微调

  今年的重排版,这部作品是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致敬经典”版块中的。记者从上话获悉,今年的版本较之前有不少改动,从剧本、舞美设计、音乐、服装到演员阵容都有变化。本轮《长恨歌》导演周小倩曾说:“在舞台呈现至今已经十五年了,2018年这一版话剧《长恨歌》,我们继续讨论所谓人生,是把个人命运放在时代背景之下的观察,王琦瑶的苟且如何长恨成歌,无奈之下的有奈遂成为温婉哀怨的合弦。”但是演员阵容,她选择了全新的青年演员阵容,包括了朱杰、吕梁、李超、刘鹏、刘令飞、宋茹惠、温阳、李志良、吴静、潘琪、赵海涛、周子单、司一蕾、程子铭等人,其中不少青年演员,已经是当下舞台剧的主力,甚至有众多的粉丝群。

  这个版本邀请了刘杏林担任舞美设计,刘教授是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他曾荣获中国舞台美术展览会作品大奖、中国话剧金狮奖、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奖、中国戏剧节优秀舞美设计奖、文华奖等诸多奖项,并且是目前中国内地唯一获得“世界舞台设计大展金奖”的设计师。他告诉记者:“从80年代开始,我就是王安忆的忠实读者。最近,我把这部小说又翻出来看了一遍,对这个题材很有感情,我感觉现在很少能接到这样厚重的剧本,剧本中的对话、内容都很好,我会照着我的感觉努力把这个戏做好。”

  为了让经典作品呈现新鲜感,他选择了“漂亮”和“遗迹”这两个关键词作为此次《长恨歌》舞美设计的整体语汇,“主人公烟花般美丽绽放过的命运和她过去生活的遗迹,是我舞台设计的出发点。”

  当然,经典的魅力就在于经得住时间考验,在顺应时代发展作出调整时,一些特属于《长恨歌》的“经典”还是保留了下来,记者发现,小说和剧本提供的那些很实又注重细节的部分都被细腻地诠释出来。(信息来源:青年报记者 陈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