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怎么做?徐汇这些小区有妙招~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9-11-25

  垃圾是小东西,分类是大工程。垃圾分类要长期坚持并形成自觉,任重而道远,来看看康健街道康宁强、长青坊居民区在推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好做法!

  垃圾分类 志愿者在行动(康宁强居委会)

  康宁强海上名邸小区通过前期的宣传发动,临时垃圾投放点从原来的十组调整为三组,但一天两班点位志愿者的值守需求问题又摆在面前,为此,居委会多措并举组建和培育志愿者队伍,垃圾分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步。

  广招募 组团队

  说到志愿者短缺问题,居委第一时间进行了广泛动员,在社区范围内进行招募。因海上名邸是商品房小区,相对于老旧小区来说,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之间的互动较少。如何发动小区居民参与小区垃圾分类、参与小区志愿服务?居委会经过设计、张贴招募海报、微信群动员,点对点突破,吸收到部分居民、退休党员、在职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并组建起一支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解决了第一阶段的志愿者需求问题。

  结盟友 推合作

  垃圾分类工作实施后不久,天气也进入了炎热的高温季节,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中不乏年老体弱者,即使本人愿意参加,考虑到安全问题,从关心志愿者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居委也会合理安排,婉言谢绝。

  点位志愿者需求矛盾又一次提上议事日程。这时康宁强党总支萌生了能否将小区保洁人员纳入此项工作的想法,最后在多次和物业协商、业委会推动下,将两个点位志愿值守任务交给保洁人员值守,保证了志愿工作的连续开展。

  主体变物业 志愿不褪色

  当前垃圾分类的主体已明确为物业公司,但是活跃在一线的广大社区志愿者们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仍兢兢业业的值守在社区垃圾分类的第一线,每天早晨固定上岗,正确引导居民们垃圾分类,将湿垃圾“破袋”,有时等到所有垃圾桶全部撤离后才下岗休息。

  有很多志愿者在家里闻不得湿垃圾被腐烂的腥臭味,但在垃圾桶前,难闻的气息直钻鼻孔,他们还是用自己的行动向大家诠释着“志愿者”这个响亮名字的内涵。

  正是这支认真履职的志愿者队伍的大力支持,才使得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有序开展。

  感谢这些美丽的志愿者们!有了你们,我们的社区才更加美好!

  “微更新”助力“新时尚”(长青坊居委会)

  长青坊居民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一直呈现良好态势,总结的“七步工作法”也荣获了区垃圾分类“新时尚”优秀工作法,但长青坊(南)的垃圾库房只有三个垃圾投放口,与上海市生活垃圾四分类的标准不匹配,在历次检查中始终是个“硬伤”。经党总支、居委会提议,在街道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对接“邻小汇”建设,对长青坊(南)的垃圾库房进行了“微更新”。

  增加一扇门,装扮一片绿

  街道领导及相关部门通过走访调研长青坊小区,认真听取居民区的诉求,对垃圾库房的外立面进行改造提升,按垃圾分类标准合理规划分类投放区域。

  改造后的库房不仅增加了投放口,使垃圾库房最大限度匹配垃圾分类投放要求,并且更换了原有的分类标识,提高了投放辨识度。库房外同时增加了绿化装饰,使库房一下子变得“高大上”,与周边环境更加契合,与小区的整体风格更加相得益彰。

改造后的库房

  点亮一盏灯,温暖居民心

  “路灯暗,看不出”“下雨天倒垃圾不方便”,诸多问题不仅困扰着居民,同时也给长青坊党总支、居委会的垃圾分类工作带来了困难。

  根据居民们的反映,晚上定时投放时间点,太阳已落山,上海已进入夜晚,给居民投放垃圾、刷卡积分,带来不便。听到居民的反映,居委干部、志愿者对现场进行了查看,发现垃圾库房对面虽然有路灯,但是路灯的亮度有限,不能完全照亮垃圾投放口。居委见此状况,通过协商,在垃圾库房门口安装了照明灯,照亮了垃圾投放口,也点亮了长青坊居民们参与垃圾分类的决心。

  此外,根据实际需求,还给垃圾库房支起了雨棚,装上了吊扇,不仅方便了居民,也给垃圾分类值守一线的保洁员、志愿者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

安装电灯后

  现在长青坊居民坐在“春风亭”聊天提及垃圾库房总是这样称赞:“阿拉垃圾库房不仅好用,还好看了!”(信息来源:徐汇区康健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