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汇聚邻里心,让“邻里小汇”有了家的味道 |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9-10-15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把关切的目光投向奋斗者,让敢担当有作为的干部有干劲、有奔头,鼓舞了万千新时代的奋斗者。 长桥街道特别策划了“一居一品”栏目,回顾和讲述各居民区干部和居民的追梦故事。本期我们来看看汇成四村居委邻里小汇的故事。 汇成四村居民区概况 汇成四村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东至在建南部医疗中心(原植物园引种区)为界,南濒百色路,西与汇成南北中心通道相靠,北与汇成二村为邻。汇成四村居委会下辖汇成苑四村1号—100号(其中包含4甲、5甲、6甲,共102个楼道),总人数4000多人,户籍居民1223户,总人数3000多人。 历年获奖称号 1998年度上海市文明小区,2015年度徐汇区文明小区,2015年度徐汇区模范居委。 汇成四村居委“全家福” 布置温馨的休息室,绿意盎然的小花园,这里汇聚了一批社区“达人”。屋内,有老人们在读报、画画,有全职妈妈带孩子参加亲子手工活动,有几位阿姨正在做手工串珠和编织,还有学生们在志愿者的辅导下做着环保工艺品。原已被逐渐淡忘的邻里情谊,在这里重新凝结。 这里是被汇成四村居民们亲切地称呼为“小客厅”的汇成四村“邻里小汇”——悦思汇。邻里小汇的改造升级后,大大地改善了以前居民在居民活动室的各类不便,经过装修后“变身”温馨又宽敞的邻里小汇,成了居民们活动的“共舞台”。汇成四村居民区书记周敏告诉我们,居民都说,以后大家再也不用“秒占”活动场所啦。 改造升级,社工当起“梦想改造家” 汇成四村的“悦思汇”,是由原居委活动室重新翻新改造升级的。其中,居委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问题就是墙体渗水和空间不足。汇成四村社区工作者王祎南向我们介绍道,“原有的墙体材料是石膏板,只要逢雨天,墙体的渗水情况非常严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汇成四村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们集思广益,极富创意地选择了防水扣板作为防水墙面,“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没有错,我们的悦思汇经过改造后顺利地扛过了‘风王——利奇马’。” 以前的居委活动室 防水墙做好之后,他们开始思考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空间。“我们在储藏区域和活动区域交接处设计了一排展示柜,用以展示居民手工艺品及书画作品,吸引更多居民走进来。” 汇成四村居民区主任王芳芳说,除了展示柜,墙面也被充分利用起来,用于传递和宣传社区工作。 而在活动区域,悦思汇增设了一排LED吊顶灯提高了原先活动室昏暗的光线,同时还加装了投影仪。
装修一新的悦思汇 这场改造升级的背后,其实离不开居民对公共空间的多元需求。汇成四村居民区书记周敏说,“这是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力,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的举措。”改造后的邻里汇已不仅仅是一个居民活动的“共舞台”’,更是营造社区文化、促进邻里和睦的“大客厅”。 惠心惠民,居民展示“社区达人秀” 自2019年7月底拟运行起自今,汇成四村的“悦思汇”已举办了3次妇联编织小组活动,2次暑期中小学生环保手工制作活动。除此以外,每周常态化的活动也数不胜数:每周一的读书小组、阳光之家乐器演奏,每周三的DIY串珠、十字绣、编织,每周五的沪剧班等。 面对焕然一新的“悦思汇”,居民们开始在这个“大客厅”展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些本领都陈列在“悦思汇”的展示架上,不仅让秀出才艺才能的居民感觉到了满足和获得感,更是吸引了其他居民的眼球,使居民区活动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网红”。 手工串珠 手绘扇面 面对居民需求,汇成四村居民区的干部们也开始“盘活”身边的资源,不仅在社区挖掘更多能人巧手,还与共建单位和第三方组织等合作,旨在为居民输送更多有趣的服务项目,让居民能在“家门口”感受到文化和生活。(信息来源:徐汇区长桥街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