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头条
上海徐汇:80天胜过20年,徐汇这位老影人将疫情下邻里温情汇编成册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22-06-20

  5月31日20点30分,小区大门重新打开前夕,一份记录阳光新景小区29号楼80天抗疫故事的总结作品“图文花絮”集锦在微信群里逐页发布。看着80天里的亲身经历被点滴收集和记录下来,楼里的邻居们沸腾了,楼组长李有华感叹,“这样激动的场面20年来从未有过”。


  这份珍贵记录由楼里的“电影人之家”,原上海电影家协会秘书长葛燕萍、上影厂国家一级导演史凤和夫妇,以及李有华、徐兆康等人一起创作完成,并汇编成册。居家抗疫的近3个月里,他们目睹了小区和楼道志愿者的忘我精神,被他们的大爱所感动,也决定以自己的方式来答谢志愿者的付出。“对时代敏锐感知、忠实记录、真情表达,是我们电影人的情怀和使命;用艺术的热力和眼光将共抗疫情、互帮互助的邻里情编撰成‘意境尽精微’的永恒作品,是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葛燕萍说。
  1、从三分之二不认识到亲如一家
  阳光新景小区位于徐汇区凌云街道,小区落成至今约有20年,29号楼的20户、57位居民也大都在这里生活了20年,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小区正式搭棚的全员核酸在3月14日,那天做好核酸,史凤和在楼下晒了会儿太阳,葛燕萍从楼上找好角度拍了一张照片,在上面写上时间、地点,留档记录下来。这是她常年养成的工作习惯。
  “我以前要上班,在小区里活动也大都是晚上,疫情封控之前,楼里邻居认识的连三分之二都不到。”葛燕萍记得,第一次核酸检测时,楼组长李有华为了方便通知居民,建了楼组微信群,大家才有了互相认识和交流的机会。一开始,两位老影人习惯深居简出,并没有太多关注楼组群的事情,邻居们也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开始,我们没有跟上大家的节奏,连做抗原都掉队”,史凤和笑着说,有次两人忘了按时上传抗原结果,楼组长上门通知,仓促之下,葛燕萍竟然把自己鼻子都捅出血了,“从那以后,我们默默告诫自己,不能掉链子,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为了帮居民及时配送发放物资和药品,楼里组建了一支13人的志愿者团队,几乎个个都碰到过深更半夜送货的情况,但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暖心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让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一次“福尔摩斯探案”。一天晩上,多家邻居门口出现一大包蔬菜和水果,微信群里你猜我想,可做好事的人“隐藏”得很深,就是找不到。为了解开谜团,史凤和自告奋勇当了一回福尔摩斯,像拍电影似的开始推理起来,情节由表及里,分析由浅入深,发现这个“案件”是多人协作完成,最终“侦破”出四位热心邻居的身影。
  “29号楼做好事都要跑步去抢。”有人发现,一位志愿者几次发物资都早早在楼下等候,就是为了能第一时间给大家提供服务。
  这些互帮互助的举动,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两位影人的想法。史凤和先后申请了三次志愿者,李有华为了保护老同志都没有批准。于是,葛燕萍萌生了整理楼栋抗疫故事的想法。
  近3个月的时间里,她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第一次核酸检测和第一次做抗原,确定小区为防范区、无疫小区的日期,到抗疫80天里总共做了多少次核酸、抗原……她还拍摄了许多反映志愿者风采的照片。但一开始,她底气不足,瞒着大家悄悄做这件事情。

  2、历史需要有人来记录
  “我有一个秘密,想和你分享。”有次,葛燕萍和小区志愿者赵秀阁一起到楼下散步聊天,说起为29号楼编纂一部抗疫图文花絮作品的想法,得到了赵秀阁的赞赏。那天晚上,赵秀阁在楼下和李有华打了一个长长的电话,最后由李有华、赵秀阁、徐兆康、葛燕萍成立中心组创作团队,史凤和充当“幕后军师”,创作进入快车道。

  “到现在我还记得原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吴贻弓和我说的,要么就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葛燕萍家里珍藏着2005年获得“全国电影家协会优秀工作者”的荣誉证书。她2001年至2010年担任上海影协秘书长期间,40多本工作台账整理得清清楚楚,需要什么资料,立刻就能查到。



  “历史是需要有人来记录的,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们本来的生活节奏,但居家抗疫期间的守望相助,以及浓浓邻里情,值得我们永远珍藏。”29号楼居民沈玲珍还记得看到葛燕萍拿出厚厚一叠手稿时内心的震撼。这份手稿不是简单的材料勾画,每张都仔细写好底色和排版要求,空白处要摆上什么样的小插图,背后有哪些寓意都一一注明。葛燕萍对电脑不是太内行,排版对她来说又是一次超越自我的体验,一遍又一遍,不知反复多少次,眼睛累了,就滴点眼药水继续。
  “和楼里的志愿者相比,我其实没有做什么”,看着搜集来的一个个志愿者故事,葛燕萍也被深深感动。赵秀阁、王平方夫妇是小区的志愿者夫妻档。赵秀阁作为小区团长,为了居民的菜篮子,经常每天只睡4、5个小时。有时候她一个人值班发物资,一层层跑楼梯送上门,大白服下全身被汗水湿透,到后面拎起包裹时,手臂一直发抖。李有华、徐兆康夫妇也是夫妻齐上阵。李有华作为楼组长,各项志愿服务都冲在最前面,她也很注意关心老年居民,对人口多的家庭,会特意为他们申请多发一份蔬菜物资……“图文花絮”微信版在小区内传扬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大家纷纷发表感慨,像在开茶话会一样热闹。

  看着这一切,葛燕萍的眼睛湿润了。因楼里的老年人居多,在微信上看文字着实吃力,她还想把这129张照片、59篇文章汇编成册,可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解封第二天,她去广告公司付款回来,正要上电梯时,从电梯走出一位邻居,拉住她足足聊了一个多小时,越谈越激动。这位邻居动情地说,“我被你的真挚、真情、真心所感动,也想出一份力,把这份‘图文花絮’打印成册,每户邻居一份,珍藏、阅读都方便。”有了好邻居的慷慨相助,很快,装订打印好的图文册送到每一户居民家中。



  微信群里又热闹起来了,不时有人补充新的后续故事。比如,一位在29号楼的爷爷家住了63天的青少年在回浦东前,举行了一次难忘的入团仪式,红领巾正是葛燕萍送去的。“如今,疫情中建立起的微信群成为大家表达情感的重要纽带,守着这份相亲相爱的新型邻里关系,我们不会散。”葛燕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