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文明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大家谈文明
高安路一小:晚报凝聚着的亲情寒假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20-02-14

  庚子鼠年不寻常,寒假骤然延长中。可能不少家长、老师会陷入焦虑中,就是对于那些学霸来说、居家学习也绝对是个崭新的挑战。不过,在笔者熟悉的上海市高安路第一小学,焦虑正在被更加合理的寒假生活所打败。而打败焦虑的法宝,正是年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民晚报》及《东方体育日报》和《新民周刊》。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一九五六年在徐汇区成立的高安路一小,从校长到老师(不局限于语文老师)一直有订阅《新民晚报》的习惯,而把晚报版面上的好新闻(主要是反映社会主义建成成就的内容)和好文章(主要是副刊夜光杯刊发的散文、随笔和文史知识普及小品文)引入课堂,更是重要的教学补充手段。如八十多高龄的社会学家邓伟志先生的女儿曾经就读高安路一小,那时邓先生的家就安置在天平街道、离学校很近。有一回,邓先生对我和高安路一小滕平校长就深情地回忆到:晚报在改革开放后复刊不久、他就成为撰稿人,教过他女儿的老师就常常把他的文章在课堂上朗诵、并让孩子们自由讨论;这种学习方式特别好! 

 

作者(左)去年十月和滕平校长合影,手中为七十个版面的国庆新民晚报特刊 

  我、滕平校长和邓先生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滕平本身还是语文老师、尤其推崇夜光杯副刊,她还强调朗诵佳作时要做到声情并茂。那么,佳作的选择权在谁手里呢?一般是在班主任老师手里,有时候教研组组长或年级组长等老师也会直接推荐。我以前倒是呼吁过:让孩子们或中队(每班都是一个中队)自主选择佳作诵读;不过,老师们往往并不愿意“放权”。这回,这个超级寒假的突如其来,则让孩子们有了居家自我选择《新民晚报》佳作的充分权力和亲情交流时间。

  在高安路一小,不少学子家庭是三代同堂为《新民晚报》忠实读者的。如二年级一班的孙梦琪同学,她就是还在科技幼儿园大班时、就受外公外婆的启蒙接触晚报的。她的外公曹宝祥和外婆郑秀岐都是地道的上海本地人,一方面阅读晚报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希望小孩子不要忘记自己是上海人。但这小孩子的父亲是江苏人、又在南京工作,她老是觉得自己是长三角人、喜欢读晚报上的长三角一体化的新闻报道尤其是南京方面的消息。这个寒假里,外公外婆和外孙女都发现:伴随着头版的抗疫报道,科普类文章多起来了、夜光杯也是如此。 

 

孙梦琪同学寒假里跟外婆学会了包饺子 

  如二月十日,孙梦琪同学一家精读和讨论的文章,就是当日晚报夜光杯刊发的《对“野味”坚决说不》(作者潘与庆)。我也读了这篇文章,内容涉及华南海鲜市场案例即引发公众对痴迷“野味”不良或违法习惯的批判。孙梦琪一家虽然从不食用所谓的野味,但这不妨碍全家深入探讨。最后,孙同学是这样代表全家三代总结的:“不知是因为巧合还是别的原因,就因为今年的鼠年,所有人都在家过了一个特别安静的年,大家真的都像老鼠一样呆在‘洞里’不出门了。归根结蒂,这是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肺炎袭扫了武汉,并迅速蔓延到全国。而此次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发生的主要根源是由我们人类自己引起的。长期以来,人类随意嗜杀野生动物,引起野生动物的集体反抗,所以这也是大自然对于人类的惩罚。如果人和动物能够和谐相处,各自不违背大自然的规律,那么我们与所有动物一定能组成一个和谐的大家庭,也不会需要这么多白衣天使去保卫武汉了”。

  孙梦琪同学还告诉我:“每次从晚报上看到上海白衣天使宣誓出征湖北的报道、心里就会非常难受。因为这些伟大‘逆行者’的医护人员也有自己的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孩子。当我们都在家与亲人欢聚一堂时,而他们却要在一线战场上、冒着生命危险艰辛地抗击着疫魔”!读着这感言,我突然觉得小朋友长大了。 

 

孙梦琪同学和外公一起读新民晚报 

  对于孩子们来说,我一直认为阅读晚报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了解国家大事,还有持续性地增强人文素养的价值;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高安路一小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如三年级五班的楼博岳同学喜欢读夜光杯上的文章,写出来的作文也慢慢地具备了些夜光杯的气质。尽管这个早春二月特别地寒冷,但居家的他在题为《找春天》的文中这样描绘:有一天,我兴冲冲跑到院子里,开始找春天。我走过“叮叮咚咚”的小溪时,她仿佛对我说:“听啊,春天来了,就在我这儿!”我加快脚步,来到了一大片迎春花前,一朵朵迎春花就像一张张笑脸,你挤我碰,从枝条上挂下来,一串串连在一起,既像一片金黄色的瀑布,又像在天空中绽放的礼花,她们仿佛对我说:“看啊,春天在我这儿!”正在这时,一丝丝的春雨落在我的脸上,像毛线一样细,又像棉花一样柔软,舒服极了,好像在告诉我:“春姑娘回来啦!”我冒雨继续向前走,看见了一排排桃树,花骨朵儿害羞地躲在叶子里,就要开放,仿佛在对我说:“春天马上要来啦!”终于,我找到了春天!

  爱晚报、读夜光杯的孩子,比我还要乐观!楼博岳同学还告诉我:“其实哪怕在家里,春天也无处不在,你只需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我相信,抗击疫情的春天也马上会到来”!是啊!春天应该不远了。这种信念还表现在书法作品上! 

 

周博源同学和他的书法作品《中国必胜》

  也是高安路一小三年级五班的周博源同学,就是突出的例子。这个活泼、阳光的男孩,毕业于天平德育圈的另一个主力单位——机关建国幼儿园。教育家张敏薇同志曾经长期担任这家“金牌”幼儿园的园长,而“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就是她提炼出来的闻名全市的教育格言。周博源在幼儿园大班时就开始了书法学习,我在调研时见到过他;张敏薇现在还记得周博源和我对答自如的神情。那时侯,张敏薇园长已经在全市率先组织了幼儿水墨画社团;因为,家长们对自己孩子也有传统文化素养上的要求。周博源从那时起就练起了书法并坚持到如今,他在家里比较关注星期天夜光杯、因为经常会刊发孩子的书法作品和绘画佳作。目前的周博源擅长写篆书,还糅合了些许钟鼎文的风格呢。同时,他也常常注意夜光杯上对于唐诗的介绍,尤其对李白、汪伦的作品和交往佳话的分析文章等;他还熟悉杜甫的不少名句。他为武汉保卫战所写的作品则是:中国必胜!

  当然,抗疫不是这个寒假的全部生活内容;体育仍然是孩子们的挚爱。高安路一小是姚明的母校,现役中国女篮队长邵婷也是其杰出校友;学校篮球文化底蕴深厚、几乎班班有篮球队。如学校篮球对叫“小姚明篮球队”,二年级二班则叫“小鳄鱼队”、且这个班的中队还在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被天平德育圈授牌为“东方体育日报”中队。该班李思昱同学就是学校篮球队的队员,他和目前幼儿园大班的妹妹都是《东方体育日报》的热情读者;因为东体,兄妹俩有说不完的篮球话语。如哥哥很自豪地告诉妹妹李思涵:“中国女篮二分险胜上届奥运会亚军西班牙女篮,真是激动人心!因为西班牙女篮实力很强,中国女篮最后突破重围体现了竞技场上顽强拼搏的精神。特别让我兴奋的是女篮队长邵婷表现出色,真正起到了带头作用。而且她和姚明一样,都毕业自高安路第一小学,是我们的校友和自豪”。他还向妹妹这样表态:“我要向邵婷大姐姐学习,希望今后能在学校篮球队里刻苦训练、勇攀高峰”!确实,体育的激励魅力是不可替代的。 

 

李思昱同学和妹妹李思涵都是东方体育日报的粉丝 

  与此同时,在学校大队部的鼓励下:东体中队的小才女乔梓曦同学代表大家给邵婷大姐姐写了封致敬信。她在这封长信中表达了自己的欣喜之情:“我们大家都知道,姚明主席和您都是高安路一小的校友。老师跟我们讲过许多关于姐姐您的故事。姐姐不但打球打得好,读书成绩也非常优秀,是一位女博士!我也和姐姐一样,爱打篮球,也爱学习。所以呢,我是从二月六号开始就在电视机前关注比赛了。二月九日,我和姐姐、爸爸一起第三次观看比赛直播,当终场的计时器响起,替补席上的女篮姐姐们也一起冲到篮球场中央,所有的人都紧紧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激动得忽的一下就从沙发上面蹦起来,好像自己打赢了比赛一样”!

 东体中队的乔梓曦同学在家中读报

  乔梓曦说最紧张的是第二场比赛。因为“领先西班牙队整整13分了。但紧接着,西班牙队突然“发力”,又把比分反超为62:61,我的心秤砣似地坠下去,握紧的拳头里都是汗。关键时刻,还是邵婷姐姐挺身而出,利剑一般地攻入篮下,一记漂亮的反手上篮2+1,奠定胜局!第三场对战韩国队,其实之前连胜两场,奥运会的入场券已经拿到了。但最后一场,女篮姐姐们打得一点儿也不含糊,不但胜了,还是大胜,最终以100:60的漂亮比分为这次出征交上完满的答卷”。乔同学还告诉邵婷姐姐:“我能清晰地看见胜利的喜悦洋溢在每一个人的脸上,但胜利却来的不容易。这次因为我们国家正在遭遇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女篮姐姐们失去了主场之利,这是之前备战的时候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比赛的对手,又都是强队,尤其是英国和西班牙队,都出现了被对手领先的揪心时刻。面对强大对手的时候,想要打胜仗,就要有具备一种信念,永不言败”!

 

中国女篮队长、七号邵婷为高安路一小杰出校友

  乔梓曦最后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怀着必胜的信心,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无论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战胜!我们一定能赢”!读着孩子的公开信,我忽然觉得中国女篮不仅重新回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位置,而且已成为一座崭新的精神坐标。这一坐标的种子意义,就像晚报所传播的理念一样、必然会获得丰收!(作者:王泠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明办主任、《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