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文明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大家谈文明
天平德育圈:行走的思政课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9-04-24

  全区教育大会后的第二天,我就造访了天平街道办事处;我和天平街道的董明、丛海燕、黄海君等社区工作者们,一起学习了大会精神并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徐汇区教育大会及主席台

  我们都认为:天平街道红色基因聚集、人文底蕴深厚、名人名家荟萃、地缘优势明显,同时,辖区内有大中小幼学校20余所,如此丰富的德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竟然汇聚在一个社区,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很罕见的。这些资源型的优势一直是令人羡慕的,我本人也经常在一些德育研讨场合、听到其它地区同志的感叹。

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与交大教授交流德育课题

  资源型的优势,不等于直接的光合作用。怎样让我们身边的“红色基因”成为社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源头活水?是天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课题。2014年,我在文汇报发表了题为《美丽心灵的时代源泉》,提出了构建社区三十分钟德育圈的设想。随后,在上海社科院和徐汇区教育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街道启动“天平德育圈”项目,目的在于打通社区、学校、家庭之间的横向联系,持续开展未成年人德育实践活动。经过五年多的探索,天平德育圈已成为一个“没有围墙的德育实践平台”、全体社区成员踊跃参与的“行走的思政课”;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赞誉和积极参与。而四月二十二日的徐汇区教育大会,更是直接肯定了这些努力。对此,董明、丛海燕和黄海君等都感到倍受鼓舞。

  董明曾经是援藏干部,吃苦耐劳似乎是他与生俱来的品质。不过,他坦言在天平街道工作更有成就感。他对天平德育圈一些富有成效的做法如数家珍。特别是分层施教,不同学段施行纵向协同。即“天平德育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上的发展规律,设计针对幼儿园学生的启蒙教育、小学生的习惯养成、初中生的互动讨论、高中生的寻访践行为重点的德育实践活动。如:与上海市委机关幼儿园联手举办“小手牵大手”共绘文明墙活动;与徐汇区第一中心小学联手举办韩慧如、秦鸿钧革命事迹展;携手市二中学开展“三寻访”活动,发动学生寻访社区内的红色建筑、优秀校友和革命志士,帮助学生树根立魂等。

天平德育圈骨干学习区教育大会精神

  街道社会发展中心主任丛海燕女士,则是默默耕耘在社区一线多年的老黄牛了。她书法挺好,前些时间还给乌南幼儿园写了“义云围棋社”的名号。她比较感慨的是孩子们都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在社会实践之后总能写出情感真挚的文章来;对此,作为社区报第一读者的她总是觉得这是种至高无上的精神享受。她认为鼓励孩子们寻访践行,让德育入脑入心最有意义。如“天平德育圈”以“红色建筑和榜样人物”为载体,以“寻访和践行”为途径,组织学生利用暑期到居委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三个一”实现德育资源的立体化、可视化。具体而言就是“一张地图”(学生通过网站寻踪、图书导引、居委访谈等路径,确立“红色经典”、“人文底蕴”两大主题线路,绘成“天平30分钟德育圈”地图);“一个平台”(组织学生对红军将领后人进行专访,邀请社会名流、有识之士与学生们畅谈理想信念,为孩子们在《新民晚报社区版·天平家园》上开辟专栏,丰富其“德育圈”参与方式);“一本手册”,即制作《德育圈微课程》手册,作为社区学校校本读物,发放至辖区中小学和所有居民区,扩大“德育圈”辐射效应。

 

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的老师们参观商飞公司

  黄海君的老家是祖国第三大宝岛崇明,他是个朴实而阳光的青年才俊。他经常陪我去学校交流考察,也给孩子们拍摄了好多德育实践活动的精美图片。作为社区的团委书记,他觉得能和红领巾交朋友、以及和学校大队辅导员共事,是很愉快且很有价值的工作;当然,孩子们也很喜欢他,都叫他大哥哥呢。他觉得时间节点很重要,也便于德育工作的展开。如“天平德育圈”将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和重要节庆活动相结合,组织各学段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区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形成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特别是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建军90周年、十九大召开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征文、专题报道、主题展览、舞台剧等各类有效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将远大理想、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根植于心;同时,也能留下美好的校园记忆。今年上半年,黄海君的工作重点当然是迎接上海解放七十周年的庆典。

  而我自己则对于中共徐汇区委书记鲍炳章同志的有关论述印象深刻,在教育大会上、他是这样生动形象地说明德育方法论的——面对中小学生,教育工作者不能简单生硬地讲大道理,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德育的“盐”融入学校教育的“汤”;盐是人体必需的,但我们不会直接吃盐。鲍书记说:真正的德育决不仅仅是贴在学校墙上的标语,也并非是每周一两节思政课,真正的德育应该走进学校,似乎看不见德育,但所到之处,又处处充满学校德育的痕迹和成果。如校园内洁净整齐,同学们的言行彬彬有礼、眼神充满了自信,同学之间相互友爱……我觉得这真是大智慧,非常值得天平德育圈在今后的具体实践中加以贯彻。

  我还认为,天平德育圈之所以成功;除了领导们、校长们的关爱和重视,还有学子们的倾情参与这个主要的原动力。回到家之后,和在复旦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任教的夫人要英博士谈起此话题。她说还有一个关键就是老师也得不断学习各类新知识,包括对国情的积极了解;否则会被学子明显拉开距离的。二十三日这一天正好是人民海军节,夫人的单位党组织安排老师们国防主题活动、并参观了商飞公司。当她看到我们国家自行设计的大飞机时,民族自豪感顿时油然而生;她说马上会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她的学子们。这对我来说也是个启发,应该考虑组织天平德育圈的老师们走出学校出去观摩,这样才能更好更丰富地了解国情。

  (作者王泠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明办主任、《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