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文明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大家谈文明
鸡蛋的温度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9-03-14

  鸡蛋,大概是现在菜场或超市里最不起眼的食材了;地位远不如小龙虾乃至泥鳅,甚至还是什么胆固醇的祸首之一。但在我小学时,鸡蛋可珍贵呢!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需要短缺经济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的蛋票。四十多年前,我和父母一家三口属于“小家”,供应最紧张的时候每月是一斤半的蛋票;也就是每月十五个左右的鸡蛋。父亲经常不吃,如果是水浦蛋(鸡蛋破壳后置入水中加砂糖煮熟)的做法,他就只喝点有鸡蛋味道的汤水、让我吃鸡蛋实物;我心里总是不安。

王大队长试验煮熟鸡蛋很成功,爸爸吃了很开心。

  因为我小学语文课本里有红军长征题材的经典作品《金色的鱼钩》,说是老班长为了照顾伤病员、总是行军间隙去钓鱼但自己总也舍不得吃;后来伤病员就靠这点营养顽强地走出了草地,老班长还是因饥寒交迫而牺牲了。老师让我和小伙伴们学习老班长的革命精神,还要有实际行动!我们也实在想不出有啥更好的实际行动,于是就去河边钓鱼、企图以水中的战利品来孝敬长辈。我很有耐心并像老班长一样翻草皮找到蚯蚓作为鱼饵,但上当的总是小龙虾和泥鳅。不过,我母亲对于我的这些劳动成果总是欢天喜地的;通常小龙虾就是我父亲小酌黄酒的最佳小菜,泥鳅则经常被我母亲烹饪得滋味很鲜美,还兴致勃勃地请邻居们共享。

大娃通过洗碗收入来弥补购买鸡蛋的超支

  后来,家里多了妹妹。她是我叔叔的女儿,小我五岁;但她不是上海户口只是寄养在我家好多年,她没有户籍人口才拥有的各类票证。她害怕小龙虾,怎么也吃不惯泥鳅;却特别喜欢吃白煮蛋,家里的鸡蛋马上就不够了。我曾经到树上去掏鸟巢,但妹妹又不忍心。于是我在巷子里找到一口枯井,偷偷地饲养起了母鸡。妹妹和我配合得很成功,如母鸡“咯咯、蛋……”一叫、妹妹就拿着系着绳子的竹篮子下井,把母鸡和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竹篮子,我就在井口慢慢地拉上来、妹妹自己再爬出来。母鸡当然知道自己立功了,它一般时间里吃玉米;下了蛋之后呢就得吃大米了。大米也是凭购粮证限购的,好的年景每人每月十五斤;母鸡吃的大米也是我节省下的,它吃大米的时候我就得吃玉米;感情朴素而真挚。

  母鸡后来遇害了,因为奶奶老家绍兴来了亲戚生孩子;某天我放学回家,见妹妹哭得很伤心、原来母鸡被杀了给那女人补营养了;奶奶的借口还说是城里不能养鸡呢,所以我就从那时起特别反感我奶奶。我觉得外婆很可靠,就在外婆那里另外安排两只母鸡潜伏着;因为毛色的关系,外婆分别叫它们“阿白”、“阿黄”。但外婆家离我挺远的,我就练长跑;外婆会帮我煮好鸡蛋,等妹妹剥壳的时候、鸡蛋还是温的。一看到妹妹的笑容,我就觉得比自己吃上鸡蛋还要高兴呢。

大娃在超市购买八元一盒的鸡蛋 

  妹妹最后还是没能留在上海,为了讨生活去南昌读了财会专业的中专;我爹支付了学费,我妈让刚读大学的我通过打工来提供妹妹的生活费。这对我来说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在1985到1989年间很难找到勤工俭学的岗位。一开始,我是把全部的复旦大学奖学金都给她;我的成绩还必须保持第一梯队,否则拿不到一等奖学金、妹妹在南昌就吃不起鸡蛋了。后来,我找到了协助工厂出黑板报、协助出版社校对辞典等活计,妹妹的生活终于有了些好转。但曾经的艰难,让我很难理解啥叫“诗和远方”。直到1996年为话剧《去年冬天》写剧评时,我还冒出了一句大家认为比较经典的话——我要用我并不坚强的臂膀,为你竖起一道没有委屈的天空!也有人说我理想主义色彩很浓,其实我的理想就是能吃得起鸡蛋。

  妹妹工作了之后,就能够自己养活自己了;她渐渐地退出了我的生活,她的模样在我的脑海里也淡淡地远去。直到2017年的8月15日,陪红领巾们出席中华艺术宫的建军80周年绘画展时,我认识了八岁的女孩王淇仪(上师大一附小学子、昵称王大队长),我突然仿佛听到了自己童年的歌谣。这王大队长个子瘦瘦的、小脸白白的、扎着马尾辫;能歌善舞,两只眼睛会说话;像极了我的妹妹……

  王大队长当然衣食无忧,我并没有告诉她曾经的艰难;但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妹妹没能够学会写文章,王大队长很快学会了并得到了不少发表的机会。王大队长人见人爱,她喜欢的图书有人从上海书展上赠送;我妹妹小学时为了得到一本连环画(俗称“小人书”),是拿一个鸡蛋换来的(还心疼了很久)。不知道为了什么、也许是人老了开始怀旧吧,我老是想把鸡蛋和王大队长之间做一个交集。机会出现在我认识王大队长一周年之际,好心人对获得发表文章成果的她有所奖励;我呢就另外给了她5元孝顺“经费”,要求她去买鸡蛋煮熟、再剥了壳给父亲。王大队长做足了功课!她那天在菜场里用5元钱买到了十个鸡蛋,善良的大嫂还免去了她三毛钱零头。回家后,王大队长亲自掌握白煮蛋的火候。鸡蛋煮了五个,并且分别尝试了水开后5分钟、6分钟……9分钟的具体效果,经过比对之后她认为7分钟和8分钟的蛋黄凝结度和口感最佳;母亲留下了那瞬间!

在家里把鸡蛋剥壳给妹妹吃 

  王大队长很好地完成了这个课外作业,那张她喂父亲吃鸡蛋的照片被就我起名为“天伦之乐”;而她父亲的笑容让所有人动容,也让我感受到这鸡蛋的温度是永恒的。我还觉得,家庭的欢乐决不能被补课和分数给绑架了;那没有建设性。

  有了王大队长的成功案例之后,我就打算把“鸡蛋的温情”推介给其他和我关系密切、一起写作的孩子。有个叫方文轩的闵行二年级学子,是个天才般的女孩;因为她有个三岁的妹妹;大伙也就分别称呼为大娃和二娃。一半是基因,一半是勤奋吧;大娃擅长写作,平常就像我小时候那样观察仔细、非常在注重细节描绘和比喻,她还会向专家级人物提问、并且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一定接受父母的理解性建议)。通常二年级的孩子写作单篇作文达到二百字就挺好了,但大娃是根据需要和内容来写的、甚至能够达到二千字左右的篇幅强度。她能给我的诗集小册子和主编的书(智库报告)写序;让校长、学者以及领导们都倍感吃惊。

  如五院吕飞舟院长本身就是骨科名医,见过大世面无数;但接受大娃采访时仍然觉得有压力。因为今年一月的寒假里,大娃问他:“五院啥时候能够从三级乙进步为三级甲”?采访的当天晚上,吕院长就下了决心:一定要把五院努力建设成为三甲医院,为老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和健康服务。这可绝对是个佳话啊!

大娃在外婆指导下炒菜,重新来过。

  但我还是想让大娃从天上回到地面,多琢磨一点人间烟火和人之常情。正好猪年春节,她和我谈起如何处理和妹妹的关系。原来这二娃是个小美食家,喜欢南京汤包、牛肉拉面和特色馄炖;但因为知道姐姐有点稿费,出门溜达时老是要大娃请客,而且还嚷嚷“不贵的、不贵的……”大娃挣点稿费很不容易,爹妈给的零花钱每周也仅五元;还得参加学校里的一些义买、捐助等公益活动。我听后灵机一动,问她:“你五百元稿费中拿百分之一即五元钱出来请客行吗”?“行啊!可是五元钱能请妹妹吃啥呢”?“去菜场,大概五元能买一斤鸡蛋;有八或九个、小一点的还能够买到十个”。“这不贵、这不贵”!“不过,你还得增加点劳动量;就是买回家后把鸡蛋煮熟,并剥壳后给妹妹吃”。“好的!没问题”!

大娃炒菜成功,全家都倍感欣慰。

  可实践中的问题,还是客观地发生了。第一个问题不大,大娃家附近没有菜场、就在超市买了定量的盒装鸡蛋八元钱;超支的三元钱是大娃在家洗了三天全家人晚餐后的碗筷(一天一元)来消化的。第二个问题麻烦,煮好了、剥壳后妹妹也吃了;但二娃的脸部表情很是僵硬呢,悄悄地告诉妈妈:“姐姐煮的鸡蛋一点都不好吃……”我知道后觉得不妙、肯定没煮透;就赶紧把王大队长的经验给了大娃参考。把鸡蛋煮熟的问题解决之后,大娃决定再上一层楼。在外婆的建议下,大娃放弃了一开始的西红柿炒蛋方案。随后经过细致的准备和努力,大娃成功地端出来一盘孢杏菇炒肉片;这下二娃吃得有滋有味,全家人也欢天喜地、像是又过了一回春节。这也让我禁不住想起了,自己小时侯炒鸡蛋给妹妹吃的往事。

  (图片来源 信息来源:作者王泠一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明办主任、《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上海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