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谈文明 当前位置:上海文明网>徐汇文明网>大家谈文明
百年南洋 杜鹃正红
来源:徐汇文明网   时间:2018-04-11

为国桢干:采访南洋中学陈宏观书记纪实

  刚知道要采访南洋中学的陈宏观书记时,我的心里很紧张。南洋中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呢?在学校百年校史中,有着什么值得传承的红色故事和爱国情怀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在校外辅导员王泠一博士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上海西岸、毗邻徐汇滨江的南洋中学。陈宏观书记亲切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参观了校园内的院士墙、“维钧堂”、“植善堂”、“先驱园”和博物馆。那些铜像和照片资料,让我对这所学校有了初步的了解。随后,我就南洋中学党建工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陈宏观书记进行了采访。因为在这之前,我已经精读过陈书记的党建著作。

杨承龄同学向陈宏观书记请教南洋党建课题

  一、讲述南洋十烈士,传承爱国与荣校

  说起南洋中学的历史,陈书记的言语间充满了自豪与荣耀。陈书记明确告诉我,南洋中学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里面有几个概念,一是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不同于那些纯由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进了这种教会学校人的信仰就会被迫选择;二是新式学堂,不同于以往的私塾,它有班级授课制,有学校章程,规定校长、老师、学生的职责。所以南洋在创办之日起,就带有爱国的情愫在里面,一方面希望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先进理念,另一方面更希望能使我们的国家强大起来。而“南洋十烈士”就是其中为国捐躯的典型杰出学生代表。

南洋人的骄傲:国人自主办学第一校。

  如朱少屏,南洋中学第一届校友,是十位烈士中殉国年纪最大的一位。早在1905年,朱少屏参加了中国同盟会,1909年,与柳亚子等人组织成立了俗称“文有南社,武有黄埔”的南社(旧址在上海金山),用“以文会友”的方式,配合推翻清王朝的武装起义。临时民国政府时期,朱少屏还是孙中山先生的文字秘书,随后他出任中华环球总会的总干事,期间帮助操办陈毅等人前往法国留学等事情。民族危亡时,他毅然出任中国驻菲律宾领馆的总领事,帮助当地华侨,筹措军费,支持国内抗日组织的抗日活动。1942年,朱少屏被日本人杀害,享年仅60岁。

  还有如王兆澄、钱立华、林一青、张耀先、俞昌准、熊达人、沈传智、严庚初、童桂华等烈士校友,一个个血染红的名字铭刻了救亡图存、为国桢干的家国历史。而母校也没有忘记他们,如南洋中学高一学生每年都会去南京菊花台,祭扫“九烈士墓”,新华社和新民晚报等主流媒体在头版和头条都做过相应的报道。

为国桢干:述说那民族情怀的立校初心。

  二、真情实感开发红色校本资源

  陈书记说,红色基因已经融入南洋血脉,为此,学校组织老师、校友们编写了南洋中学人物志《勿忘风雨》一书,在编写过程中,有两个体会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第一,开发校本教材,最重要的是要有感情,学校是学习的地方,带着感情的学和不带感情的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作为人区别于机器的重要一点就是他是有感情的。学校在发掘、整理、编辑校本教材的过程中,也是带着感情,努力去触摸当时的一些所思所感,把这些所思所感,记录下来传承给学生们。如在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时候,如果那些校友烈士不是挺身而出,而是缩在一边苟延残喘,他也不可能这么早牺牲。但是这些学长毅然决然地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其中有深刻的爱国之情融入其中,中国人一定要有中国人的骨气,要把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下去、发扬光大,这些校友、学长的壮烈故事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呢,挖掘史实更要尊重历史,要了解这些时代的背景,还原当时整个的过程,这样就更有血有肉,这样能够更加丰富。把历史上真实、生动的故事记录下来,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把24个字的内涵落小落细落实,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理解这样推进的话,可以让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更容易理解。

  三、做好学校党建就是传递中国精神

  在采访中,陈书记还为我讲解了我一直想了解的学校党建的含义,这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在印象中,学校党建工作好像和学生的距离很遥远,陈书记对我解释说,其实学校党建工作可以很细化,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或案例来表现。

  曾经一段时间,比如讲到某个小孩,说他好,往往会举例一些西方的例子,俗称“汤姆、杰克都是好的,小明小红都是有缺点的”,其实这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外国固然有先进的地方,但也不是事事都好。南洋中学编撰的《中学党建实务ABC》一书中讲述了很多南洋故事,其实传递的就是中国精神,通过把这些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一个个具体的闪光点植根在孩子当中。往大里说,这就是意识形态,因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通过这些点滴故事的传播而建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同样的道理。而十九大精神中,也特别强调“文化自信”。

  在另一方面,学校党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德育教育和校园文化,是学校党组织必须牢牢抓在手里的东西。比如说,在南洋中学就是让墙面会说话,在南洋中学大厅里可以看到国家的院士,校园景观就有先驱园、爱国角。组织师生进社区做志愿服务,也是作为党组织应该去做的事情。所以党建其实没有离得我们很远,就是将我们做的一点一滴的闪光点归纳整理、组合提炼,进而形成独特的脉络。

南洋校友、徐汇居民、文学泰斗巴金给母校的题词。

  四、陈书记的评价:高一小学也非常务实

  最后,作为高安路一小的学生,我也请教了陈宏观书记对于高一小学的评价和对滕平校长教育理念的看法,陈书记毫不掩饰对于高一和滕校长的赞赏。他说滕校长提出的七彩高一的理念,非常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阶段是兴趣最大化发展的阶段,高一小学尽可能地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让孩子打开窗口看世界,学校组织的很多活动,参与的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不仅很开心,而且学到了知识,开阔了眼界。不仅如此,高一小学也非常务实,在兴趣的选择方面,尽可能的给孩子最大最多的选择的面,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比如城市少年宫活动,已经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通过城市少年宫能够让孩子接触社会,也让社区的一些志愿者,帮助孩子们开展一些活动,滕校长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校长,她的教育理念也是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理念;也让孩子们受益良多。

  我对陈书记的采访大约进行了一小时,这一个小时,对我来说,感受颇深,受益匪浅。陈书记的讲述娓娓道来,依托的是南洋人深远的历史积淀和经典的人文传承;以及他本人对我这个小字辈的爱护与热情。通过4月10日的采访和参观,使我对南洋中学肃然起敬,南洋中学无疑是一所值得我们学子崇敬的学堂。

  (作者杨承龄为高安路第一小学五年级一班学生、其班主任为孙琦老师   摄影:南洋中学黄洁玲)

 

百年南洋 杜鹃正红

  这是我第四次去南洋中学进修,接待我的依然是学校党委书记陈宏观。前三次都是“单刀赴会”:第一次是南洋建校120周年前夕,谦虚的宏观同志和我交流如何耕耘校史的沃土;后来出版了他主编的校史巨著《为国桢干》。第二次是因为我对校园体育的兴趣一直很浓厚,就和其体育教研组组长以及热爱体育的高中生合作撰写了南洋足球等特色项目如何推进的文章。第三次是和高中生直接交流杰出校友顾维钧的事迹,并形成了学生自己的成果。这回,是去交流党建课题。

王泠一博士和陈宏观书记在核桃树下合影。

  我告诉陈宏观:我和徐汇教育系统交流党建课题,是从2005年开始的。当时徐汇教育党工委的书记是王纪远,我是2004年末因工作关系认识他的。他是个工作狂,执迷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和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也经常和我探讨如何把党中央的方针、主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基层实践中去。他从区领导岗位退居二线之后,郑重嘱托我关心南洋中学的党建课题;我也一直惦记着。我因为同时还从事天平德育圈的社会工作,陈宏观了解之后也有直接互动一番的想法。

  目前,有十五位小学生在我的热心下发表过文章;不经意间居然有十位是高一小学的,如今五年级一班的女孩杨承龄就是其中一位。她还是这些孩子中唯一的徒二代,就是她的父亲也曾经是我的徒弟、发表过好多文章和论文、如今是国企的部门负责人。杨承龄自己二岁生日前就认识我了,也是难得上海话很标准的孩子。我出席了她父母的婚礼,给过这个孩子很多祝福。这些祝福归根起来也就是一句话——跟着党走、成长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人才。她小学前,在机关建国幼儿园度过了三年愉快而心智屡有收获的时光;知道了红军和红色基因。她知道今年是幼儿园(前身是华东保育院)七十华诞,想送份像样的礼物给母校和张敏薇园长。今年七一,她将毕业于高一小学;于是,她也想体面地告别老师们。

  寒假里她的小心思被我知道了,我就决定帮助她实现心愿。我就让她和我一起研究南洋党建,除了张敏薇园长之外,有好些大人都很吃惊。小朋友自己很淡定,读了专业的书、了解基本素材、品味媒体对南洋红色基因的报道;之后她渴望到南洋校园实地看看博物馆和党建景点,并当面去请教陈宏观书记。我事先替小朋友向滕平校长、我的德育合作伙伴宋霞峰老师请了假,也向孩子的班主任孙琦老师做了些说明。她们的心里是将信将疑的,只是名言曰“小孩人小心不小”!

  杨承龄自己做了让父母也感到吃惊的精心准备,也让我觉得她对南洋党建素材的熟悉程度并不亚于我。再加上她遇到了有大情怀的陈宏观书记,则使她的小心思成为了很扎实的成果。人间四月,上海最美的春色在校园。4月10日,我和杨承龄如约来到滨江边的百年老校南洋中学,采访、参观、感悟……我们流连忘返三个小时。陈宏观书记就像老朋友一样和小孩子悉心交流,我自己也有新的收获。如对于南洋三杰(校友)顾维钧、郎静山和巴金,我对有亚洲摄影之父美誉的郎静山是陌生的。正好陈宏观书记和陆军校长有新的作品出版,即《勿忘风雨:上海南洋中学人与事》,其中就有郎静山校友的事迹和其它丰富的情怀故事。

  我和陈宏观书记交流了天平德育圈的一些最新活动成果;陈书记还让小朋友转达对高一小学领导和老师的问候,并传递这本南洋故事的最新书籍。在告别的时候,我和小朋友都注意到了南洋校园里正在酝酿怒放的一丛丛杜鹃。热心陪同我们的学校摄影老师黄洁玲告知,南洋中学的杜鹃下周绽放、红艳艳的花期可以迎接五月的静美。感谢她的告知,也感谢她为小朋友留下了好些成长的瞬间。而我在她告知的这一刻,莫名地想起了我和杨承龄一般年龄时看过多回的电影《闪闪的红星》。这杜鹃,不就是潘冬子和妈妈在冬天的黎明所期盼的映山红吗?

  (作者王泠一为上海社科院文明办主任、《上海精神文明发展报告》主编   摄影:南洋中学黄洁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