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建设法治花木 推动普法依法治理精准化
发布时间: 2018-11-08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提要】 社区法治建设是做好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的一个重要外部环境保障,如何加强基层法治建设,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在基层的有力推进显得尤为重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基层政府处在政府工作的第一线,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管理职责,直面广大群众,直面各种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因此基层法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花木街道法治建设现状

  花木街道地处浦东新区行政文化中心,前身为花木镇,经原严桥、花木、钦洋三镇两次“撤二建一”合并后撤镇建街道而成,面积20.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32万人。目前以“街管社区”模式管理牡丹、由由、培花、钦洋、联洋、东城等6个社区共47个居委会、164个小区。

  近年来,伴随着街道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征收征用、动拆迁、劳动争议、债务纠纷和物业管理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呈高发态势。花木街道领导班子以建设法治花木为主线,保稳定、促发展,把握工作重点,强化社区建设、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积极推行依法行政,实行民主决策;加大行政行为的透明度,建立健全行政监督制度,确保政令畅通、民主决策、高效便民,着力提高社区管理和社区建设的法治化水平。

  二、社区法治建设的难点

  此次调研共选取了6个社区6个居委,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476份,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以下几点:

  (一)法律服务满意率有待提升。居民通过意见建议的方式,希望加强法治宣传,多搞法治文艺活动、法治讲座等,这需要我们转换工作方式方法,以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

  (二)居民法律需求急剧增加。社区居民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的改变,摈弃了以往遇到纠纷就找居委或者老娘舅解决的方式,寻求法律手段的期望增加,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加强法律的引导。

  (三)社区法治队伍配备不足。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普遍存在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等现象,专业角度以案说案情况较少。且法治队伍以兼职社工为主,人员更替快,工作延续性比较低,队伍稳定性欠缺,存在人才配备衔接不够。

  (四)矛盾类型的复杂多样。矛盾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纠纷类型不再局限于以往单纯的婚姻、家庭、邻里等一些琐碎的、类型单一的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物业纠纷、动迁矛盾纠纷等一些专业性、行业性强的新类型纠纷在调解领域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基层社区法治建设建议

  (一)研判矛盾类型,按需提供法律服务。

  结合花木地区特点,分析研判动迁居民占大多数的社区和高档商品房住宅小区的不同矛盾类型和人群构成等因素,法治宣传方面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在矛盾纠纷的处理方式上面也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如老娘舅调解为主或是专业律师参与等,实行按需提供服务。

  (二)弘扬法治精神,突出法治文化建设。

  多年来,基层社区的法治宣传一直紧紧围绕工作重点、服务工作大局,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不断拓展法治宣传教育领域,着眼于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利用各类宣传周、宣传日,通过传统媒介(楼道、橱窗宣传版面、设摊咨询、调查问卷等)与新型媒体(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出更加适应居民需求的法治文化产品,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三)增强法治观念,提升队伍专业素养。

  基层法律服务队伍的建设完善应注重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建立健全培训机制,通过岗前培训、定期业务培训以逐步提高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政策和法律水平,更新知识结构,更好地理解贯彻新法的颁布实施。根据目前国家法治建设的发展趋势,基层法律队伍专业化管理将成为一种预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从任职条件、专业要求等方面适当提高准入门槛,招聘一批适格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分别配备辖区各居委,专职从事平安、司法、信访等普法执法工作。

  (四)强化法律效能,寻求专业法律支撑。

  2018年起,花木街道实行法律顾问全覆盖,通过律师参与纠纷调解、疑难问题咨询、提供法律建议等方式,为社区出谋划策的同时对社区工作者的业务进行培训。律师通过运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基层在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及社区建设方面提供良好的法律支撑,以实现法律在社区的良性运行。

  基层法治建设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复杂多样,群众利益诉求也多元化,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要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就要把依法行政、全面依法治国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