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陆家嘴“办事全岗通”一口受理居民诉求
发布时间: 2017-07-11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一张桌子、一台电脑、一名工作人员,居委会里一个类似企业“前台”的空间,就能“全岗”受理居民大大小小的诉求。最近,陆家嘴街道市新居民区开始施行“全岗通”服务模式,探索“家门口”服务体系,打造服务群众的便捷通道。

  “三个转变”带来服务升级

  早上10点,市新居委会的办公室里略显空荡:一人在接待区的“前台”值班,还有两人在办公区内处理街道事务。“施行‘全岗通’后,我们办公室里‘冷清’了不少。”市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陈冬娣说。其余几名社工都在自己负责的块区内走访。“由于7名工作人员每人均掌握了全部条线的工作,居民前来办事,不必再找到特定条线的社工,负责接待的值班人员就能当场办结,复杂问题当场处理不了,也要求在两个工作日内回复。”陈冬娣称,居民办事“多头跑、反复跑”的现象不复存在,不值班的社工也不必待在办公室里,可以到负责的块区开展“上门服务”。

  这些改变,源于陆家嘴街道在贯彻落实区委关于构建“家门口”服务体系的工作要求时,探索推进的“全岗通”服务模式。居委的服务理念发生了“三个转变”:服务职能从单一职能向一岗多能、事项通办转变,社工掌握多条线工作,居民不必再多头跑;服务方式从条线为主向条块结合、一站服务转变,居民区被划分为多个块区,每个块区由社工担任的块长第一时间负第一责任;服务作风则从行政化、机关化向群众少走、社工多跑转变,真正实现“服务上门”“服务到家”。

  这些转变为居民带来了真正的便利。如,黄梅天几乎天天下雨,家住底楼的老周家天井漏水,赶忙来到居委会报修,“全岗通”社工直接帮他拨打了物业维修电话,约好师傅上门查看,以往要找条线社工接待,现在“一步到位”。

  在“全岗通”服务规范中,“标准化”也是一个关键词。陆家嘴街道对居委服务“规范设置”“规范接待”“规范内容”“规范流程”,要求“统一受理平台、统一事项清单、统一服务标识、统一设施配置、统一着装”,进一步规范了居民办事时所享受的服务。

  “全岗通”成果将全面推广

  “生活小事不出村居,教育服务就在身边”,这是陆家嘴街道打造“家门口”服务体系所要达成的目标,而“全岗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服务机制。

  陆家嘴的“家门口”服务体系拥有“1+8+3”的架构,即一个服务平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党群、政务、生活、法律、健康、文化、社区管理、自治八项服务功能,以及“全岗通”、信息化及自治家园三个服务支撑平台。

  “目前陆家嘴街道6个居民区的‘全岗通’试点已经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内陆家嘴40%的居民区将施行这一做法,并在明年实现全覆盖。”陆家嘴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卜昉逸称。

  据介绍,试点成果包括一张囊括了8大类、172项服务事项的“家门口”服务站服务项目清单。这张清单理清了“家门口”八类服务功能中的明细条目,剔除了一些不属于居委会工作范畴的项目,提升居委会工作效能。

  此外,两套信息系统的开发也将极大便利今后的推广工作。其中被昵称为“社工助手”的“‘全岗通’统一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服务需求在线收集、服务政策在线解读、服务事项在线办理,居民可以自助办理业务,落实“让居民少跑腿”的理念;“社区服务统一信息系统”则能实现服务需求与服务资源的在线发布、在线整合和在线对接,有力支持“家门口”服务的效能提升。

  街道还将引进各类社会资源参与这一服务体系的构建。以市新居民区为例,其公益小屋由社会组织“善行公益”参与运营,资金由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与小区自治发展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各项公益项目则由陆家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帮助小区各个自治团队开展。

  此外,“家门口”服务体系还将激发小区自身资源,推动居民有序、有效、有意识、有能力地解决小区的治理需求。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