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已一周年,新区城管体制改革正朝着科学、规范、常态、高效的目标迈进。昨天,“新体制、新起点、新跨越——浦东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今天和明天”主题研讨会举行。会议就浦东城管领域扩权后的“管执联动”进行了研讨,并就新形势下全区如何搭建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建言献策。区政协副主席曹亚中出席。
行政执法事项达1232项
何为“管执联动”?新区城管局综合协调处副处长胡旭举例:城管队伍发现某地普遍存在无序设摊、非法营运等现象,在多次执法后,顽疾却依旧未能消除。“管执联动”后,基层执法人员可立刻将问题反馈至管理部门。最短一周时间,相关职能部门便可发动区域性整治行动,依照基层执法反馈的情况,以顽固点位为突破口,以点带面、有的放矢,大幅提高城市治理效率。从另一方面来说,基层城管执法人员的底气也更足了,执法手段也更多样、合理。
新区此前的行政管理体制中普遍存在机构林立、各自为政、重条轻块的现象。去年起,新区开展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将部分执法重心下移,使执法开始适应城市管理综合化、区域化的发展趋势。曹亚中介绍,新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共设置了6支区域性执法大队,负责环境监察、路政、交通、水务、规划、土地、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等专业执法,行政执法事项达到1232项。
6支大队任务不轻,在新区层面它们要做好“专科医生”,既做专业执法方面的带头人,对接各行业管理部门,承上启下,又要做专业执法的行家、高手,处理专业领域的问题;在各自辖区内要做好“全科医生”,做到对其他领域执法基本熟悉,要求街镇做的,大队也对应都要会做、能做、做好。概括来说,执法大队执法更侧重技术性强、程序繁杂、跨区域的执法事项,配合执法局机关相关处室负责人与相关管理部门在业务上相互联动;执法中队执法则侧重于块域综合执法与信息报送,要求信息沟通与协作能力必须加强。
将建执法行业数据库
在“管执联动”的过程中,沟通是核心理念。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干部处副处长任真表示,由于各部门对处罚权和执法权认知不一,有的把处罚权的划出视同全部执法权的划出,只行使许可权,不履行监督检查权。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在实际“管执联动”操作过程中,各部门应主动跨前,积极挑起责任,同时探索相关的沟通及督查机制。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立智慧化的城市管理体系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新区城管局办公室副主任颜飞认为,电子技术能够加快数据、信息沟通的速度,这也正是“管执联动”的目的。目前,新区正在率先探索智慧城市管理体系,比如为执法人员配备移动执法终端,实现立案快速申请填写等功能,提高现场办案能力。
随着基层执法的数据不断丰富,接下来任务就是整合执法数据及相关信息资源,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和规范,建立深度加工的执法行业数据库。新区城管局方面透露,数据库一旦形成,全区将在政务资源动态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基础上,打造管理与执法互联互通平台,在全区面上推开以电子政务系统为基础的信息化城市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