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以“三导”促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
发布时间: 2019-09-24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自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已正式施行,在上海掀起了一场既轰轰烈烈又热热闹闹的垃圾分类的攻坚战与持久战,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纷纷积极响应,踊跃参与,力争把垃圾分类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从而实现“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的良好愿望。

  然而,要真真切切地搞好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要以指导、引导、督导这“三导”为导向,促使大家对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为此,既要勤于动手,更要勤于动脑,哪些是干垃圾?哪些是湿垃圾?哪些是可回收物?哪些是有害垃圾?首先大家必须在头脑中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此各媒体在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上可谓相当给力,不仅告诉大家具体的垃圾应该归哪一类,而且还出了一些考查垃圾分类掌握程度的测试题,使大家既提高垃圾分类的识别能力,又能认清自己在垃圾分类上的错误做法,从而让垃圾分类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以指导为导向,促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实行垃圾分类伊始,人们对垃圾分类的识别能力各不相同,有些人对干、湿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熟稔于心,分类起来对他们来说得心应手,是名副其实的“拎得清”,而有些人对垃圾分类模棱两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是名副其实的“拎不清”。为此,在一些定时定点投放的垃圾分类桶边,特别是设在居民小区的垃圾桶边,垃圾分类志愿者在此就发挥了指导的作用,对于分类不规范的居民进行了查看、纠正,使一些对垃圾分类处于懵懂状态的居民茅塞顿开,明白了垃圾该如何分类才对,提高了垃圾分类的识别能力,如此通过面对面的针对性指导,使一些居民从对垃圾分“拎不清”逐步变得“拎得清”。同时,比如一些居委给每户居民家既发放了干、湿垃圾桶,又发放了图文并茂的垃圾分类的宣传资料,特别是查看起来很方便的冰箱贴,其指导作用更不容小觑。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微信公众号还举办了垃圾分类的知识竞赛或游戏测试题,题目覆盖垃圾分类的方方面面,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既有实用性,又有指导性,让大家对垃圾分类更加能够“拎得清”。

  以引导为导向,促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搞好垃圾分类,如何引导可体现出管理者的能力与水平,从而使垃圾分类变得更加细分化,不再出现混杂、混运的情况,比如有的单位将可回收纸板箱、包装盒等可回收物由各部门收集后再由后勤部门派专人统一回收,既起到了废物利用的作用,又不至于因混杂在其他垃圾中而受到污染,这种统一回收的管理方式对于垃圾分类起到了先行明确的引导作用。又比如将厨余垃圾通过处理后变成可利用肥料,这种智能型的垃圾处理方式,对于引导人们将垃圾分类上升到变废为宝的高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还比如某些媒体引导人们将垃圾分类每月支付一定的费用承包给专业收垃圾者,这也不失为一种搞好垃圾分类的有益尝试,既减轻了人们对垃圾分类造成的心理负担,使其省事省力,又提高了垃圾分类的效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垃圾分类只要引导得法,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以督导为导向,促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比如在《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既明确了严格规范收运和转运行为,又明确了收运单位必须使用专用车辆和船舶实行密闭运输,不得混装混运,更是建立了“不分类、不收运,不分类、不处置”的监督机制,保障全程垃圾分类效果的实现。与此同时,还确立了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有利于垃圾分类的督导与管理,使垃圾分类向良性有序的方向发展。而对于不按垃圾分类法投放的个人或单位,城管执法部门会综合考虑违法行为的情节、后果、次数等因素,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如此,监导垃圾分类方能走向强制化、法制化的轨道,让垃圾分类人人应知应会,成为一种自觉践行的好习惯。

  以“三导”促垃圾分类更能“拎得清”,既要指导有方,又要引导得法,更要督导严格,不含糊、不迁就、不纵容,务必做到严明、严正、严厉,誓把搞好垃圾分类既变成建设美丽家园的一大法宝,又成为构建文明社会的一大窗口。

  沈旭飞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