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为高校开展勤工助学提供规范指引
发布时间: 2018-09-07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修订后的《高等学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该“办法”要求,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应优先考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时间原则上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9月5日新华网)

  国家修订高校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对学生从事勤工助学时间、范围、强度和报酬等事项给予明确规定,为高校组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提供规范指引,充分体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重视以及对青年学子的关心。

  高校勤工助学可以帮助家庭困难学生摆脱窘境。困难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深造非常不容易,其学费与生活费多半是由父母勒紧裤带节衣缩食而来,有些家庭可能因此还要背负不少债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困难学生一般都懂得父母艰难,渴望改变,确实需要寻找创收路径。高校学生适当参加勤工助学劳动完全可行。一者,高校学习与整个中小学阶段学习具有很大不同。中小学阶段,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受课堂教学,都是随照老师的“指挥棒”在高速运转。而在高校,学生自主支配时间空前增加,一方面,课堂教学时间缩短,学生即便置身教室,除了聆听老师讲课,还有很多自习时间;另一方面,在正常教学日“八小时”以内,学子还有一些时间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或者走出教室参加课外活动。高校学子自主支配时间较多,从事勤工助学有充裕时间保证。二者,高校学子绝大多数已是年满十八岁,已经进入成年人队列,在校园参加力所能及的勤工助学劳动,合情合理而且合法。

  高校困难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助学活动,具有多重价值意义。它既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困难学生家庭抑或父母经济负担,又能有效改善困难学生自身生活条件,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勇气与信心——贫穷会让人自卑,通过自食其力的劳动让贫穷状况有所缓解,有利于激励困难学生摆脱自卑阴影,展现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不仅如此,困难学生借助勤工助学,亲身体验劳动辛苦,感受挣钱不易,激发对父母艰难养育自己的强烈感恩意识,从而自觉珍惜来之不易的高校学习机会,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掌握技能、锤炼意志和增进修养,最终达到学有所成,成长为社会有用之才。

  无论家庭困难学生还是家庭富裕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其实都有必要,而困难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更有必要。好事要办好,高校勤工助学应始终把握好适度原则。适度主要是指劳动时间与强度要适中,时间上以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不影响学生学习为依据,每周不超过8小时、每月不超过40小时,在拥有双休日与法定节假日前提下,勤工助学不但不会成为学生负担,而且会使学生课余生活更加充实。强度就是要让学生身心可以承受,尤其是以不损害身体健康为前提。当然,还有安全保障和报酬合理要素也应一并考虑。这样,可让学生感到劳动有尊严,进而让他们对勤工助学内心由衷认同、态度积极参与,保障高校勤工助学有序并且可持续发展。

  涂启智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