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志愿服务要与“需求”精准“对接”
发布时间: 2016-12-08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在全国志愿者服务的岗位上,成千上万名的“爱心使者”把关爱送给孤残者等需要社会扶助的人们;在文物保护区、在国宝大熊猫的家园,志愿者们把先进的文明理念和举止传递给公众,让爱的奉献洒满人间,让文明的新风尚在神州大地生根发芽。(12月5日新华社)

  有目共睹,国际志愿者日的到来,让中华大地到处跃动着志愿者的身影,这不仅体现了志愿精神延续雷锋精神的喜人景象,而且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演绎,更是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文明壮举。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宣传发动志愿服务既是一种充满爱心的社会好风尚,也是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性循环,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正能量。

  然而,我们在志愿服务时尽管真心诚意、竭尽全力、热情周到,但是却不能确保把有限的志愿服务资源用到最需要服务的对象上,有时罔顾需求的比较盲目的志愿服务变成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

  因此,我们在招募志愿者的同时,也应招募有各种需求的服务对象,力求做到志愿服务要与“需求”精准“对接”,有效地利用志愿服务资源,确保服务对象称心满意,让志愿精神真正渗透到志愿服务中,让志愿风采既成为扮靓城市的一张名片,又成为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诚然,我们在公共场所进行设摊志愿服务时往往对服务对象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走过路过凑热闹的人并非一定是目标服务对象,致使志愿服务资源大量无端浪费,甚至有守株待兔、闲着坐等之尴尬场面。故此,我们的志愿服务理应要寻找有需求的服务对象,比如在养老院,志愿服务不应限于洗脚、扦脚,还应给出门不方便的老人理发,或者给眼睛看不清书报上字的老人读书或读报,让其在听到动人的故事或闻所未闻的时政新闻时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与愉悦,弥补长期孤陋寡闻的缺憾,真正使志愿服务与“需求”精准“对接”,让其“不虚此行”。

  尽管志愿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组织有安排的,但有的服务对象的需求是突如其来的,根本无法预见到的。比如,有一位医术精湛的中医针灸医生,在他的行李中总是常备一套用来经疏通经络可急救的银针,可以说他是一名随时随地派上用场的急救志愿者,他有一次在飞机上遇到一名乘客突然昏迷,他就自告奋勇地主动跑去施救,给昏迷者点穴扎针,直至昏迷者苏醒获救,并脱离生命危险为止,这种突如其来的急救“需求”与医生志愿服务的精准“对接”就如同是志愿的“特需”服务。

  不错,志愿服务既要有的放矢,又要时刻准备,既要求变创新,又要求真务实,既要实实在在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又要在“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成为一种更广泛的爱心行动,从而使志愿服务在与“需求”精准“对接”中完美融合。

                                                         沈旭飞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