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好人365】王维喜:让“敬老基金”成为高回报的投资
发布时间: 2016-12-08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2010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龙苴镇葛庄村老人王维喜遵从老母亲遗嘱,用母亲留下的零花钱和丧礼金建立了“敬老基金”。从此,每年重阳节,他所在的葛庄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来自“敬老基金”的“敬老红包”。在他的影响下,葛庄村共有12位村民陆续给“敬老基金”捐款,全村孝老爱亲的风气已然形成。(中国文明网)

  众所周知,尊老、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此生发出的孝老故事更是层出不穷、数不胜数。然而,王维喜的孝老故事有点与众不同,让人耳目一新,那就是他遵照老母遗愿建立“敬老基金”,借以孝敬高龄老人,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始终以身作则,规范动用“敬老基金”,成了交口称赞的“敬老模范”。

  可是,王维喜建立的这个“敬老基金”不同于其他金融投资的基金,其他的基金投资有风险,回报有高有低,并且只是涉及到物质财富一个层面,而王维喜所建立的“敬老基金”是双赢,既有物质财富层面的回报,又有精神财富层面的回报,他切切实实地让“敬老基金”成为了一种高回报的投资。

  其一,投资“敬老基金”获得好家风家训的高回报。尽管王维喜并不富裕,但他不顾家里有些人的反对意见,坚持建“敬老基金”,要把好家风家训一代代传承下去,这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层面上的高回报。为此,他省吃俭用,戒烟戒酒,将每一分节省下来的钱都捐献给了“敬老基金”。与此同时,在好家风家训的潜移默化下,王维喜的大哥在临终前也要求把丧礼礼金全部捐给“敬老基金”,他和他的嫂子、侄儿、侄女们秉承逝者的遗愿,把大哥丧礼结余下来的两万元现金全部捐献了,使该基金能更好地孝敬老人。然而,更令人感佩的是,在他的老伴病情加重、需要做脑梗手术并急需用钱的情况下,他表示再穷再急也坚决不动用“敬老基金”一分钱,坚持“专款专用”原则,这种以孝为重、以孝为荣的高风亮节源于好家风家训的高回报。

  其二,投资“敬老基金”获得好民风的高回报。王维喜建“敬老基金”所形成的好家风家训走出了家门,影响并感染到许多村民,共有12位村民陆续给“敬老基金”捐款,一股尊老、爱老、孝老的好民风俨然在乡村大地吹拂,使老人能够源源不断地既享受到孝敬的福利,又感受到孝道的礼遇。无疑,“敬老基金”不仅激发了村民的孝老意识,更是获得好民风的高回报。

  其三,投资“敬老基金”获得“孝心银行”的高回报。在王维喜的身体力行和感召下,基金来源的渠道越来越多了,数额也在慢慢地增多,“敬老基金”就像志愿者的“爱心银行”或“时间银行”一样,理所当然地可称之为“孝心银行”。这个“孝心银行”不仅惠泽到今天村里的高龄老人,而且也将惠泽到未来变高龄老人的村民。这种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孝心银行”正是源于投资“敬老基金”的高回报。

  显而易见,王维喜建立的“敬老基金”让其成为一种高回报的投资,可谓是功德无量,善莫大焉!该基金既像“孝老爱亲”的一个品牌,又像葛庄村的一张名片,而这美名远扬的品牌与名片,足以让王维喜与村民们的身价骤增及其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了。

                                                               沈旭飞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