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老街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
发布时间: 2020-08-20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窗外,雨声潺潺,雨滴密密麻麻落下,敲打在屋顶上,又顺着屋檐流淌下来。屋内,一人坐在绣架前,双手灵动,穿针引线……7月6日,高桥绒绣馆二楼,绣娘何冬梅全神贯注地进行着创作。

  高桥绒绣馆位于高桥老街一座古色古香的清代建筑内。与之相伴的,还有高桥人家陈列馆、钱慧安纪念馆、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等。一条老街,集聚了多个文化场馆,这是高桥镇在文化打造方面的成果。

  2005年,老街的第一个展馆——高桥人家陈列馆正式开园。

  民国初期,高桥的周瑞庭、谢秉衡、钟惠山、朱其昂、陆鸿卿等人,抓住上海城市快速发展的机遇,成为营造、航运、米粮业的领军人物,给古镇留下了50多座优秀历史建筑。

  高桥人家陈列馆借用凌氏民宅,再现了当时高桥一个四世同堂大户人家的居住和生活情景。馆内几百件展品大多古色古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高桥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俗文化,见证了高桥集镇与上海城市同步发展的史实。

  随后,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钱慧安纪念馆、高桥绒绣馆等场馆一个个落成、启用,高桥老街成为了一个历史、文化集中展现的场所。

  这样的一个历史文化集聚地,吸引了不少慕名前来参观的市民,“高桥爷叔”讲解团应运而生。

  “老街的文化味越来越浓了。”这是78岁的高桥居民陈国鑫的最大感受,“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富足,精神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了。”

  陈国鑫是土生土长的高桥人。他曾经是高桥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退休后应邀加入了“高桥爷叔”讲解团,多次前往高桥人家陈列馆,了解每一个展厅的故事、每一件展品的来龙去脉。“既然要讲解,就要把我们的高桥故事给讲好了。”

  让陈国鑫感到欣喜的是,前来高桥老街展馆参观的人还不少,并且有不少“回头客”。

  事实上,即便是没有讲解任务的时候,陈国鑫也会以“游客”的身份不时过来看看,并且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下市民前来参观,或者是团队前来学习的场景。在他看来,这样的退休生活,忙碌而充实。

  绣娘何冬梅,则以常驻的方式迎接着慕名前来老街的参观者。何冬梅来自安徽,一次偶然串门后开始了绣娘生涯。

  当时,何冬梅在老家看见邻居在家做绒绣,一下子对绣艺产生了兴趣。经邻居介绍,何冬梅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海绒绣”的市级传承人汪振男、上海东岸绒绣艺术研究中心顾问孙原丘拜师学艺,并在1997年加入了浦东华绣工艺品有限公司。

  20多年过去,何冬梅已成为“上海绒绣”的区级传承人,同时担任上海东岸绒绣艺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

  如今,除非有外出推介任务,何冬梅大多数时间就在绒绣馆的二楼工作室内,与搭档、同为区级传承人的金雯潜心创作。

  有着800多平方米展区面积的绒绣馆,陈列了50余幅大小不一、主题各异的绒绣作品。“我们高桥绒绣还出口到国外呢,我特别喜欢,有空就会过来看看。”一名前来参观的阿姨说。

  高桥镇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前来高桥老街参观游览的游客人数,每年近20万人次。“老百姓的日子过得富足了,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追求自然就高了。我们将持续打造老街这个历史文化集聚地,不断满足居民的需求。”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