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新时代再创新奇迹
发布时间: 2021-08-20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百年接续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社会进步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浦东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明证,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这是面对重大挑战、重大机遇、重大抉择,打出的一张“王牌”,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如今再次站在关键的时间节点,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浦东又被赋予“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重大使命。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力量,勇挑重任、勇闯新路、勇攀高峰。

  重温来时路: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

  一百年前,黄浦江水如往常拍打着岸堤。兴业路的石库门里,燃起了中国共产党的星星之火。此时,江水的另一边,还只是一片又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但是浦东和党的故事,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已经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在修葺一新的“四史”教育馆里,就有一篇关于“党章守护人”的介绍,讲述了张人亚同志保存第一部党章的故事。那一年,时年23岁的张人亚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担任中共浦东支部联合干事会书记、中共浦东部委书记。1927年白色恐怖笼罩下,他从上海将包括第一部党章在内的30余件中共二大机要文件带回了宁波老家。后来,一直坚持革命斗争的张人亚因病殉职,而且不知埋骨何处,父亲就将这些文件藏在为他所立的衣冠冢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部党章才得以保存至今。

  革命烈士周大根是浦东历史上早期的共产党员,他是原南汇历史上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南汇县保卫团第二中队队长。牺牲那年,烈士后代周到年仅10岁,但是他继承了先烈遗志,毅然入伍,参加了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今年,周到同志93岁,党龄有74年了,离休后的他回到家乡,担任浦东新区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发挥余热。他表示在有生之年,还要竭尽所能回报党的恩情,传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在浦东靠近世博区域的地方,有一个特别的党支部——成立于2005年的上钢新村街道“两弹一星”党支部。这个党支部现有党员27名,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也有73岁,全部由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原221厂回沪的退休干部组成,被街坊邻里亲切地称作“蘑菇云”党支部。81岁的党支部书记陈福良说,这是一群执着的追梦人,当年他们远离故土、隐姓埋名,在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几十年,如今虽步入晚年,但老党员们依旧不忘初心,希望用各种形式讲述动人故事,传承奉献精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目前浦东拥有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33116人,其中党龄最长的81年,年龄最大的111岁。虽然党的工作在每个阶段会有所变化,但是入党誓词中的“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不变,“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不变。

  跨过而立年:

  “三股气”铸就“新奇迹”

  199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31年来,浦东始终坚持以一流党建促一流开发,党建引领成为浦东发展的强大根基和闪亮底色。

  站在地球仪边思考,是出自浦东的名言。从开发开放之初陆家嘴启动的国际规划设计,到21世纪率先启动全国第一个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率先打造全国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浦东一直以来都保持着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的习惯,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

  宣布开发开放后,浦东土地上同时开工建设的工地最多时达到2000多个,1996年时每昼夜消耗的建筑材料体量达到10万吨。然而也正是“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的“浦东速度”,令不少外商打消了在浦东投资的疑虑。到了去年,浦东全年实到外资达到94亿美元,在疫情之下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浦东机场成为守好国门的前沿阵地。从去年3月开始至今,一支前后已有1700多人参与的志愿者队伍,从事入境来沪人员的转运隔离全流程闭环工作,做好疫情“外防输入”的第一步。(下转6版)  (上接1版)近500个日夜,4.8万余名旅客的安全转运,没有发生一起纰漏,这个临时党支部因此荣获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可以说,浦东开发开放的成就,离不开敢跟全球顶级水平对话的志气、强烈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气、艰苦奋斗忘我工作的朝气。也正是这“三股气”,一直激励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不断创造“新奇迹”。

  31年的时间,浦东从一片郊野之地起步,融入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部署,成为改革棋局中的重要落子,迈出推动中国扩大开放的关键一步。浦东也以全国1/8000面积创造全国1/80GDP、1/15货物进出口总额的成绩,充分折射出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在通往现代化道路上所具有的世界价值。

  前不久,由阿塞拜疆、尼日利亚、阿联酋、智利、塞拉利昂、泰国、匈牙利等31个国家驻华使节组成的代表团到访浦东,参观“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看到陆家嘴的烂泥渡路从“泥水漫延”变成“财富涌流”,看到张江从“蛙声一片”的农田到“活力四射”的科学城,看到浦东天际线从消防瞭望塔的20多米不断刷新到上海中心的632米,各国使节自发地鼓起掌来。

  “看100年的中国到上海,看30年的发展来浦东”。浦东的沧桑巨变,胜过千言万语。

  奋进新征程:

  引领区建设再立新功

  去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在充分肯定浦东开发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明确了浦东发展的新方位、新定位、新路径。这篇讲话已全文收录进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指定教材。

  这意味着,未来浦东的窗口意义,是要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这就要求,浦东需要聚焦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型开放,深化探索、持续用力,不断推出更多首创性、引领性改革开放举措,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

  浦东从2019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市场准入“一业一证”改革,将一个行业准入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获得广泛认可,并获国务院批复进行复制推广。目前25个仅涉及地方事权的行业已全部落地,发证数量近千张,其余6个涉国家事权行业6月底前也全部落地。

  2020年,上海自贸区主动谋划,在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域率先实施助力企业成长为全球营运商的长期培育计划。首批“全球营运商计划”(GOP)签约41家企业,包括外资、央企、民企等各类市场主体,涵盖英国、德国、日本等11个国家和地区。目前这些企业在今年1-5月的业务规模增长超40%,营运能级显著提升,第二批企业也签约在即。这为浦东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如果说,“一业一证”改革是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面向市场主体的、具有全局意义的改革探索,那么率先构建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有机衔接的治理体系,则是提升现代化城市治理水平、把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的有力举措。

  浦东目前已经积极推动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三大平台深度整合,按照“同一类服务对象向一个应用场景集成”的原则,将经济治理104个场景、城市治理50个场景、社会治理11个场景整合为10大类57个场景,进一步提高各类问题的智能发现能力和高效解决能力,相关经验做法已经在全市复制推广。

  7月6日,浦东美术馆即将迎来开馆仪式。在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最后一块黄金宝地”没有用于商务开发,兴建更多的楼宇,而是费时费力地打造一座专业美术馆,为市民游客新添一处公共艺术空间,正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最好诠释。

  加快引领区建设,体现全方位引领,在新征程的奋进路上,浦东正在加速前行。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