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浦东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提升文化能级
发布时间: 2018-04-02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3月29日下午,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广局)在唐镇文化体育中心举行“打造文化高地”区委重点调研提升“家门口”文化服务功能专题座谈会,“美好生活”上海市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同时启动。

  昨天下午,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上海市文广局局长于秀芬,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尼冰,浦东新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宏舟等市区领导,实地调研曹路镇中虹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唐镇唐丰苑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倾听基层声音和需求。

  翁祖亮表示,浦东提升“家门口”公共服务能级的核心目标是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浦东通过“家门口”服务体系的构建,为群众就近获取文化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撑,提供了空间保障、机制保障、队伍保障。今年,浦东将以市政府年度实事项目为契机,切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重心下移,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新空间、新内容、新主体、新手段,彰显浦东特色品牌,将高品质文化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据悉,年内浦东将提升辖区内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能级,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基层的布局科学合理、设施设备齐全、基本功能完备、获得群众美誉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家门口”服务站应体现

  特色和功能  

  “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末端,是整个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的重心。浦东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认真贯彻落实并创造性完成上海市政府“提升4500个标准化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服务功能”年度实事项目,提升辖区内1285个“家门口”服务站的文化能级,完善市、区、街镇、村居的四级网络体系。

  在中虹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海星幼儿园教师蔡天星现场带妆献唱《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她说:“过去,我们年轻人对传统戏曲了解很有限,但在参加‘家门口’服务站的活动后,才感受到戏曲是那么美。”唐丰苑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则内设棋艺室、书画室、阅览室等,当天的特色活动有一档“茶仙子邀您来做客”,通过教授如何识茶、闻香,提升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昨天下午的座谈会上,唐镇、潍坊新村街道、惠南西门居民区、社邻家的相关负责人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对“家门口”服务站的理解和感受。

  在听取了大家的交流后,翁祖亮说,“家门口”服务站不必讲究面积有多大,而应该体现特色和功能。比如唐丰苑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拆掉一堵墙后,办公区域变成了公共活动空间,老百姓更愿意来了。又如中虹居委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进门就是引导空间,而不是办公场地,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

  翁祖亮指出,在提升“家门口”文化服务的功能建设上,要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需求,适应全人群、多元化与可持续;在功能建设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突出特征。

  翁祖亮强调,浦东在实现“家门口”服务站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机制要科学,对于无法做到15分钟可达、功能不完善的服务站,在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到查缺补漏;供需对接要畅通,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清单化管理,并广泛吸纳市场、院校等社会资源;工作开展要做好联动,“家门口”服务站应与缤纷社区、美丽庭院等建设相结合。同时,“家门口”服务站体系建设的核心是要做到高品质,重点在于标准要高,供给机制要新,群众参与要广泛。翁祖亮表示:“‘家门口’服务站很热闹的,老百姓真正把它当作家,经常在这里活动,那就说明这是高品质的。”

  于秀芬在座谈中肯定了浦东在“家门口”文化服务功能提升上的成效,并期待浦东能够在未来全面提升基层服务功能等方面,为上海创造更多、更好的经验。

  百姓满意度

  是最高的评选标准

  当日下午,“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本次赛事是根据市委主要领导关于打响文化品牌的要求,新区在上海市民文化节中新创的活动品牌。活动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针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存在的设施建设、运营理念和服务效能等群众感受度最直接的问题,在浦东原有缤纷社区、美丽庭院、美丽社区的基础上做加法,评出一批基层公共文化空间“样板房”。

  赛事采用专家评审团、市民观察团、网上投票等方式,选出十家在创新构想、设计思路、运营模式、活动组织和实际成效都表现突出的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年度十大“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实践案例”。

  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实践案例体现五大特色:一是具有全新的设计理念。以市民的切实需求为导向,将过去的“我设计我做主”转变为“谁使用谁做主”。二是提供全新的服务内容。应做到“一空间一特色”,在全新的服务空间内,把“文化+”和百姓所喜爱的健康养生、亲子活动等相结合。三是实现全新的服务方式。配以“互联网+”等新手段,实现网上预约、线下同步的高效服务机制。四是拓展全新的服务对象。通过延长服务时间、扩大配送范围、改善服务内容等举措,实现公共文化空间服务效能的最大化。五是使用全新的运营模式。改变过去公共文化空间8小时传统运营时间,以市民的多种需求为导向,实现全年无休、每天10至12小时的运营时长。鼓励社会化运营主体创新思路,展现特色化、多样化、现代化的运营方式,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即日起,本次大赛将在《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浦东时报》以及文化云官网、市民文化节官网、浦东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开启报名通道。9月底,将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美好生活’上海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颁奖典礼,颁发“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奖”“最具潜力青年设计师奖”“最有温度运营奖”等奖项。

  五大举措提升能级

  据悉,未来浦东将通过五大举措提升能级,实现四级网络全覆盖。一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配送能级。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进一步下沉,对接好市级资源,鼓励指导街镇整合辖区各类资源,进一步加强对村居文化服务资源配送,做好做实做优四级网络。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主体供给能级。进一步做优做强“文采会”供需对接平台,导入更多主体参与“家门口”文化服务,参与村居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场馆建设、设施运营、服务供给、内容配送。激发社会力量、市场主体活力。三是提升载体空间服务能级。鼓励引导基层优化空间布局,积极鼓励村居借助空间整合契机,通过压缩办公空间等方式,“走读式”办公等机制,把更多的空间让给群众,让群众的活动空间更多一点。引导村居优化载体功能,打造多功能文化设施。四是提升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能级。推进文化浦东云服务下沉辐射,加快推进“云盒”等服务终端设备向“家门口”延伸,打造“一站式”公共文化末端线上服务通道,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五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融合能级。坚持思想价值引领,寓教于乐,融合党建服务和思想教育功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送到群众“家门口”。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