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把各方供需拉到一个平台上
发布时间: 2017-02-24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零钱公益”是“沪东微心愿”的公众心愿之一,图为市民在捐款帮助困难的小朋友。 □沪东新村街道/供图

严国芳在“幸福讲‘唐’”上讲课。 刘思弘/摄

洋泾街道“家门口的党校”课程丰富多彩。 □洋泾街道/供图

  区域化党建像一根隐形的线,正串联起区域内的各种资源,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类设施和资源向社区开放,让群众共享。

  走进沪新中学的“蝶梦苑”看蝶蛹破茧,听身边的老党员讲故事,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打卡争“上榜”……

  2月上旬,浦东新区党建服务中心评出6个2016年区域化党建工作特色项目,其中包括沪东新村街道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党建之旅”,唐镇的“幸福讲‘唐’”、洋泾街道“家门口的党校”等等。

  服务群众是区域化党建的根本所在,把党建做活做实,区域内的各种资源便流动起来,为社会治理所用,为居民群众所享。服务群众的原动力,变得更为强劲。

  各方资源流动起来

  在敞开大门的同时,沪新中学也得到走进其他单位的机会;挖掘党员教育资源,洋泾社区党校有了一张内容丰富的课程表。区域化党建的优势在于打破壁垒,让各方资源流动了起来。

  蛹轻轻颤动,幼蝶从裂缝中钻出,紧接着爬到桌面的边缘,将整个身体倒悬,翅膀慢慢伸展。

  “太神奇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破茧成蝶。生命真的很伟大。”一名来访者感叹道。2016年春天,沪东新村街道开展区域化党建项目“‘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党建之旅”,由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牵线搭桥,来自各社区单位的参与者们相互“串门”,感受沪东风采,其中一站,便是“全国生命教育百佳学校”沪新中学创建生命教育特色品牌的实践基地——“蝶梦苑”。

  除了在“蝶梦苑”感受生命绽放,在这场“党建之旅”中,沪东各驻区单位党组织代表走进高桥石化的千万吨级炼油基地、沪东中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沪东重机船舶动力工业历史文化展示中心、极地科普馆,还零距离接触了庆宁消防中队。

  “‘党建之旅’的意义就在于开辟一条路径,搭建一个平台,让驻区单位的党组织互相联系、吸引、分享,在展示自己形象的同时,挖掘共同点,实现资源共享,让社区更加和谐。”沪东新村街道社区党建办副主任年四宝说。

  “春之序曲”落幕后,“党建之旅”并未结束。在沪东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的牵线下,端午节“共建之旅”、竹园小学与庆宁消防中队“花儿”与“逆行人”的“迎新之旅”、金桥城管署参观沪东重机、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定制之旅”等纷纷开展。驻区单位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

  “过去,我们从没想到让生命教育的成果‘走出去’,而现在,不少社区单位、学校、居民团体等主动与我们联系,预约参观交流,生命教育特色品牌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沪新中学校长刘贤说,“这都要感谢社区党建中心从中‘做媒’。”

  在向社区敞开大门的同时,沪新中学也得到更多的“回礼”。一位来自中国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的参观者在看到“蝶梦苑”成果后,深受触动,此前的顾虑一扫而光,主动提出争取向师生开放千万吨级炼油基地。

  不同于沪东“党建之旅”牵线搭桥统筹驻区单位资源优势,洋泾街道的“家门口的党校”则充分挖掘了区域内的人力资源。

  2016年4月,洋泾街道成立浦东新区首个社区党校,对区域内的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实现全覆盖,开设常规党性教育课程、专项特色教育课程和网络远程教育课程三类共79门课程,并实行点单式“送教上门”助学服务。

  “家门口的党校”背后,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洋泾街道地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辖区内共有各类驻区单位约6000余家,集聚着船级社、船研所等一批与航运相关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同时拥有公利医院、源深体育中心、建平中学、福山外国语小学等30多所优质教育、医疗和文化机构。

  洋泾街道社区党校充分利用区域党员教育资源,选聘专家、顾问及9支特色讲师团,并从党校和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先进模范人物等各类对象中选聘一批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有了各行精英助阵,课程内容打破传统党课的局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同时,来自身边的典型现身说法,也让党员群众感到更有亲切感。”洋泾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主任蒋谦说。

  事实上,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提供的一份区域化党建工作阶段性小结指出:区域化党建的优势在于整合资源,关键也在于整合资源。

  在新区党建服务中心今年年初从各街镇征集的一批区域化党建工作特色项目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塘桥街道“万名党员爱心基金”推动社区公益事业,还是陆家嘴街道“金色纽带”项目凝聚党员白领力量,或是张江镇“共建美丽‘张江里’”项目助推结对共建等,所有的区域化党建项目的特点在于——消除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关键在激发各方活力

  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将各方不同的需求拉到同一个需求点上,从而激发参与者的活力。

  “如果社区举办活动,千万要通知我们。”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社区党员志愿者常常这样向蒋谦主动提到。

  “洋泾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基础较好,这也是‘家门口的党校’以及其他区域化党建工作能顺利开展的原因。”蒋谦介绍,这一方面得益于街道党工委多年来推行的“一心三圈”区域化党建模式打下的基础,另一方面则在于互惠共利。

  “需要‘贴上去’的合作是不长久的。只有项目或者活动本身具备吸引力,既让群众得实惠,也能促进相关企事业单位立口碑、树形象,互惠共利才能形成常态的动力。”蒋谦说。例如在洋泾街道党建公益双向服务项目菜单中,一些社区单位推出了一系列服务社区居民群众的公益项目,如公利医院推出以卫生服务为核心的“惠民医盟”、上安大厦联合党支部推出的“房管家”、上海国医馆的“医管家”等。“这些项目在让居民得实惠的同时,也让相关单位赢得了居民群众的好感。”他说。

  “多想想我们有什么资源,能提供哪些服务,多了解对方有什么需求。”沪东新村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陈佩丽表示。在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中,互惠共赢、利益共享一直被着重强调。就在去年,沪东新村街道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牵头居民区、学校和企业的三方共建,特地设计了一张需求单,以摸清各方所需,更好地实现互补互助。

  新建成的沪东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占地2214平方米,强调标识明显、受众喜欢、角色唤醒、区域协同,是对新时期党建中心理念和思维的创新探索,其中多功能展厅、小剧场舞台、特色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具备了一定的资源优势。“辖区内的单位虽然‘高大上’,但党建的氛围和空间是有限的,而我们的资源可以补充这个不足,为他们提供平台和资源。”陈佩丽说,“一些单位主动找上门来沟通预约场地等,通过这个契机,我们和他们打开了相互了解的窗口。”

  在沪东新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邓亮看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将各方不同的需求拉到同一个需求点上,从而激发参与者的活力。“举个例子,对于生产厂商而言,生产是主业,如果单方面要求生产厂商为社区提供服务,前者必定没有持续的动力。但是,通过区域化党建项目的开展,这些单位的形象得以展示,他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同的需求得以满足,那么站在彼此需求点上所搭建的平台,必然会吸引大家。”

  已经连续开展六季的“沪东微心愿”项目亦是如此。许愿者得以“圆梦”的同时,圆梦者也收获到成就感和参与感。

  在激发各方活力的过程中,沪东新村街道的“秘诀”在于“三性合一”。

  “‘三性合一’即党性、人民性和人性的合一。党性是推进党建工作的前提与基础,无论是企业、部队,还是学校,都是在党的领导下,以党的名义相互沟通,问题就很好解决。但区域化党建只讲党性还不够,还需要人民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论是微心愿,还是党建之旅,落脚点就是服务群众。”邓亮说,“此外,人性是保持活力的基础,所有的活动环节都要人性化,例如‘微心愿’中的‘摇一摇’设计,例如微心愿的征集充满着人情味,党建不需要故意去做得多么严肃,而更应该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

  引领社会治理创新

  区域化党建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探索。究其意义所在,是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一提起党建,大家总觉得是一件很虚的事,但实际上党建工作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从事党建工作多年的唐镇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副主任顾敏说。

  入选6个2016年区域化党建工作特色项目的“幸福讲‘唐’”,通过整合区域内多方资源,挖掘身边典型,针对基层单位、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以开展讲座的形式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这个脱胎于唐镇“相聚28”阳光讲坛活动的项目,在8年多的“成长”过程中充满故事。

  今年70岁的严国芳是个有着51年党龄的老党员,过去14年来义务为民理发超2万余人次,还为很多老人上门服务。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幸福讲‘唐’”的讲师团成员。47岁拿到大专文凭的她,如今的理想是“当好一名宣传员”。严国芳常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出发,为基层党支部传授党务知识和工作经验。“幸福讲‘唐’为我提供了活到老、学到老的平台,更是我更新知识的宝地。”她说。

  “80后”姑娘蔡燕华曾是一名学生党员,一次参与社区“相聚28”阳光讲坛活动的契机,改变了她对职业的定位。毕业以后,她加入“有志青年”队伍,回到农村工作,如今已经是一名居委主任。她说:“讲‘唐’的指引,让我们走进下一站幸福。”

  “只要把党建工作做好了,再难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在顾敏看来,把党建工作做实就是生产力。正如“幸福讲‘唐’”就在于让大家感受“幸福”,通过一系列教育培训活动为大家“制造”出服务社区、服务群众的源动力。

  事实上,区域化党建正是新形势下推进党建引领下的社会治理创新的一项重要探索。从一些区域化党建特色项目中可窥一斑。

  起源于2014年的“沪东微心愿”三年来累计圆梦722个“微心愿”。它不是传统的访贫问苦、节日帮困慰问,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连接起党群、社群关系的两头,拾遗“民生”需求角落,在补充完善党委、政府常规救助帮扶工作的同时,更让其成为社会治理的新平台。

  洋泾社区党校为近3000名党员发放“党员学习卡”,除了听党课以外,参与志愿者活动也能累计积分,兑换相应的社区服务或物品,还能登上荣誉“红榜”。“一份小小纪念品,是组织对我的认可。放在家里看到了就觉得开心。”担任小区老年活动室志愿者6年的时阿姨笑着说,这份开心为“时阿姨”们参与社区自治注入更多能量。

  去年,市委下发了“1+6”文件,今年,区委制定了“1+24”项改革措施,把区域化党建作为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区委组织部的一份工作总结中提到,浦东的工作体量大、任务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浦东区域内,集聚着大量的驻区单位资源,各个街镇、开发区要善于运用区域化党建的方式,推动驻区单位将文化、教育、体育等各类设施、各类资源向社区开放,让群众生活更便利,让群众从区域化党建当中得益,真正实现区域资源为社会治理所用、社会治理成果为群众所享。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