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现在浦东啥都有,不去浦西逛街啦
发布时间: 2020-08-26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排摸回沪人员信息、志愿帮居民理发、调解邻里矛盾……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上钢街道耀三居委书记顾敏一直坚守在岗位一线,“这里是我生长的地方,从阡陌农田到现代化城市,我们一家见证了社区、浦东的巨变,更应守护好家园。”顾敏说。

  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1962年出生的顾敏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2002年起一直居住在上钢街道耀三居委,“这里原来叫三角地,2000年原拆原建,我们一家和我母亲从农村房子住进了楼房。”回忆起小时候,顾敏还记得家周围都是农田,大家住的都是平房,家门前的耀华路只有两根车道,也没什么私家车经过,公交车只有一条86路,“那时候1角钱可以坐到塘桥,如果要去浦西,就坐到东昌路,再花6分钱换乘轮渡。”顾敏说。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浦东依旧是一派农村风貌。高中毕业后,顾敏来到了位于北蔡的国棉28厂工作,一干就是23年。“那时候公共交通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每天骑自行车去上班,当时年纪轻,半个小时就骑到了,沿路都是农村,没什么楼房。”1988年,顾敏认识了现在的妻子,那时最浪漫的事莫过于骑着自行车载着妻子出去约会,“那时候浦东没什么休闲娱乐的地方,我们就骑着自行车到周家渡坐轮渡去浦西玩。”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从那时起,顾敏发现生活的社区、浦东开始慢慢变样了,“那时候我对浦东开发开放还没概念,只是看到陆家嘴地区开始轰轰烈烈地进行建设了,居民、工厂开始陆续搬迁,一些工人还合并到了我们厂里。后来,街道这里楼房也开始多起来,马路、交通也开始变了。”

  随后的30年里,浦东的发展速度让顾敏感到惊叹,“如今耀华路变成了双向6车道,小区门口多了很多公交线路,不远处还有地铁,卢浦大桥建成、龙耀路隧道开通后,几分钟就能到浦西。”谈到家门口的巨变,顾敏如数家珍。这几年他和妻子的生活休闲重心也从浦西移到了浦东,“以前逛街买东西都去市百一店、淮海路,现在浦东什么都有,生活很方便,已经很久没去浦西逛街了。”

  浦东越来越宜居

  后来,纺织行业没落,顾敏工作的工厂关闭,原厂址如今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区域。2007年,顾敏回到社区工作,那时正值双胞胎儿子准备高考。得益于浦东的改革开放,各类金融机构集聚浦东,两个儿子毕业后都在金融系统工作。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行时,顾敏已是居委书记,也见证了世博会的盛况,“世博会建设的时候施工车每天从我们小区门前经过,后来参观高峰的时候旅游巴士都停到了小区门口。”顾敏回忆说,“小的时候看到上钢三厂的大烟囱每天冒烟,因为是炼钢厂,导致区域空气差,后来因为世博会,上钢三厂动迁,但保留了建筑,成为了世博场馆之一。”

  社区也悄然发生了变化,顾敏说当时小区建造的时候没什么私家车,所以也没有设固定车位。后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小区的私家车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我们2011年开始就用收取的停车费改造了停车位、地下停车库,如今有800多个停车位。”

  期待未来更美好

  其实比顾敏更早见证浦东成长的,还有他90岁高龄的母亲马云新。“这里以前就是农村,我们家门口有条河,一直通到黄浦江。”回忆起60多年前的浦东,马云新依旧历历在目,“我12岁开始就下地干农活,挑着菜到现在的后滩,那里有个码头去卖菜。”17岁,马云新就进了上钢地区的一家毛纺厂工作,勤勤恳恳的她,1956年还被评为上海市劳模,去北京参加过全国纺织先进生产者群英会,家中至今挂着与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留念。

  1962年,马云新怀着大儿子顾敏,跟着丈夫一起支援边疆建设,一去就是17年。回来的时候马云新已经退休,儿子女儿也开始工作了。“我从新疆回来的时候浦东还没多大变化,这几年儿子女儿时常带我出去逛逛,发现浦东真的是不一样了,以前的农村变成了美丽的城市,生活、看病比以前都方便了许多。”马云新感叹地说。

  “最近济阳路快速路在改造,小区后面还在改建世博文化公园,将来会有歌剧院、马术中心等,”顾敏说:“等这些建成了,我要带着家人再出去好好逛逛。”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