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他们珍藏了改革开放的印迹
发布时间: 2019-01-09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近几年,姚懋初的创作开始聚焦美好生活的印迹。 □周浦镇 供图

每次邮展,顾应章(右一)都会拿出自己的珍藏,讲述方寸间蕴藏的故事。□周浦镇 供图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后,顾应章的藏品中又多了新内容。 □记者 沈馨艺 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留下的印迹不计其数。在浦东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或收藏或创作,用各自的方式,记录下社会变迁的点点滴滴。

  2018年12月18日,一场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的集邮展在泥城小学举行。集邮爱好者顾应章拿出了多年珍藏。“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展现着国家面貌。”他说,“几十年的集邮经历,恰好留下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历程。”

  邮票、速写画、生态低碳作品……在浦东,有不少收藏爱好者和民间艺人,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记录着身边的社会变迁,也在有意无意中,留下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印迹。

  今年97岁的“生态画老人”朱民治,专门为改革开放40周年创作了一个作品。他说:“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都要感谢改革开放!”

  方寸间的历史性时刻

  邮票,用方寸间的精彩,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个历史性时刻记录了下来。

  为了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这场集邮展,顾应章专门拿出了不少珍藏,其中包括一套《全国科学大会》纪念邮票——一枚小全张,以及《科学的春天》《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努力攀登科学高峰》3枚邮票。

  “这套邮票是1978年发行的,与改革开放同年。”在顾应章看来,1978年绝对是中国发展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上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998年12月18日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中国改革开放20周年纪念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纪念邮票发行,全套2枚,分别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与《历史的伟大转折》。

  “这是首套为了纪念改革开放而发行的邮票。自从得到以后,每次有各种展览,我都会带上它们。”顾应章说。

  科技、体育、经济、交通……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邮票,用方寸间的精彩,将一个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成果记录了下来。

  为了参加各种展览,顾应章根据不同主题,将收藏的邮票进行了分类。

  例如,科技领域,2003年10月16日,也就是“神舟五号”成功飞天的第二天,国家特别发行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邮票,1套2枚,分别为《英姿》和《凯旋》。

  “对中国而言,这是国家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一次跨越。”顾应章说,之后,包括《中国探月首飞成功纪念》套票在内的航天系列邮票,记录了中国航天事业伟大成就。

  他收藏的体育领域的邮票也不少:1980年的《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1984年的《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2001年的《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纪念》、2008年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

  “每次看到这些邮票,就会回想起当时的盛况。”顾应章说,“中国能一步步成为体育强国,也离不开改革开放。”

  去年12月18日,《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邮票正式发行。这一组纪念邮票包含邮票1套2枚和小型张1枚,分别为《高举旗帜》与《伟大实践》,以及《筑梦新时代》。

  发行次日,老顾收到朋友寄来的邮票后,立马戴上老花眼镜,拿着放大镜细细查看。“邮票里还出现了上海元素,新中国第一股——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票样、浦东陆家嘴地区天际线剪影、C919大型客机都出现在了邮票上,意义非凡!”顾应章很自豪。

  上万幅速写描绘变迁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姚懋初的绘画素材不断丰富,场景愈发多元。

  一块画板、一本速写本、一支笔,是姚懋初每日的随身之物。寥寥几笔,他用速写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眼中所见,也绘下了几十年来的社会变迁。

  15岁起,姚懋初就穿梭在老家周浦的大街小巷,一旦看到有趣的场景便提笔就画。他回忆道,母亲还为此特意给他量身定制了好几件衣服,“大衣内侧缝了个大口袋,画板就放在里面,跑来跑去特别方便。”

  巷角街边、房屋建筑、生活百态……从15岁到75岁,姚懋初画出了上万幅速写作品。这些作品,留下了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生活,也记录了这几十年间身边的巨变。

  老姚大部分作品按时间顺序排放。开头部分,是解放后至改革开放初期的百姓生活写照——弄堂里,男人光着上身,脚踩拖鞋,坐在家门前的木凳上磨着剪刀;乡下田间,3人一排扶着踩水车的车杠,双脚踩着脚蹬,将河里的水顺着水槽抽上来……

  “这样的场景在当年十分常见,我画下来,为的是传给后代看看。现在,已经看不见这样的场景了。”姚懋初感叹道,“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变化太大了。”

  上世纪70年代,周浦镇有个金家宅,那里曾有一大片菜地。在老姚的画中,菜地傍着小河,人们有的弯着腰在地里劳作,有的挑着担子忙着搬运……他告诉记者,这里现在已经“变身”为了公元新村。

  2007年,姚懋初又在公元新村画了一张速写:宽敞的道路,路边停放着一排汽车,居民们三三两两地走在路上。“过去那种平房如今基本看不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高层的公寓房。”他说。

  在住房条件、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同时,城市的发展也逐渐开始注重品质提升。步入21世纪,姚懋初的作品中多了不少在建工地的速写——2007年5月27日,周浦军民路改造中;2008年10月1日,周浦万达广场城中心建造一角……

  “尤其是万达落户周浦,这在当时可是轰动全镇的大事。”姚懋初说,“我也特别留了心,隔段时间就去万达附近画一画。”在建时画一幅,开业时再画一幅,开业5周年再画一幅……“虽说万达的建筑大体没有改变,但周边道路拓宽了,附近的房屋更美了,车水马龙的景象热闹极了。”他说。

  广场、医院、地铁、文化中心、公园、美术馆……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姚懋初的绘画素材不断丰富,场景愈发多元。“现在,我将主要精力放在百姓日常文化活动上,希望能留下大家在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印迹。”他说。

  用作品传递正能量

  “奥运会、世博会等都是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重大成果,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百年圆梦。”

  奔跑的人、相扣旋转的大小齿轮、“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红色字样……这些素材出现在朱民治最新的一幅作品中。

  他说:“这是我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特意创作的作品,希望浦东能像上面写的那样,继续‘不负众望向前冲’!”

  今年97岁的朱民治告诉记者,十几年前,自己迷上了蛋壳画,后来又慢慢尝试创作扇贝画、蟹壳画、葫芦画等。用他的话来说,这叫“生态作画”,都是“低碳作品”。

  事实上,朱民治自从开始“生态作画”,就坚持着为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创作一系列作品。“我想用作品传递正能量,在记录重大事件的同时,更为大家鼓舞干劲,振奋人心。”他说。

  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朱民治在扇贝壳上分别绘下会标和5个福娃,并将该作品命名为《祝愿:奥运必胜》。另外,他在奥运会闭幕后,挑选了12名获得金牌的运动员一一绘制扇贝画,并题字“振民心、显国威,热烈庆祝奥运会圆满成功”。他说,“每一名运动员都是中国的骄傲,我们为他们感到自豪。”

  2009年,新中国迎来60周年华诞,朱民治创作了歌舞升平的葫芦画,象征中国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那一年,是老人创作作品最多的一年——世博会吉祥物“海宝”蛋壳画、世博金景海螺壳画、孔雀开屏蚌壳画……

  这其中,孔雀开屏蚌壳画的寓意最深。朱民治说,世博会期间,世界各国都将自己最优秀、最有特色的产品带到中国,就如孔雀开屏一样美丽,“世间争艳、博采众长”。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老人结合龙年生肖,用龙虾壳、金纸等创作了一幅《龙腾盛世》。首届进博会闭幕后,朱民治又创作了一幅鹅蛋画。

  “中国能够承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在我看来就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百年梦圆。”他说,“去年,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国举办首届进博会,我想,这意味着,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闭!”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