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锦绣花木:有热度有温度有气度——访花木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绣兰
发布时间: 2017-03-29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你住在哪里?”“花木!”

  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回答者的语气往往透着自豪,而问话者则往往投来羡慕的目光,由衷赞一句:“哦,那可是好地方!”

  这个“好地方”,2006年才撤镇建立街道。在过去十年里,花木踏准了浦东改革开放的步伐,获得了飞速发展。如今,位于新区行政文化中心的花木街道,已是浦东新区面积最大(20.93平方公里)、人口最多(常住人口23万余人)的街道,外籍居民达1.12万人,0.39万少数民族居民涵盖了37个不同民族。

  “花木是‘三特’街道:规模特大、地理位置特别、人口结构特殊。”在花木街道党工委书记杨绣兰看来,有着较高起点的花木,承担着更重的责任:今年既要提升发展的热度,也要保有文化的温度,最终的目标,是将“锦绣花木”打造成为“精品、文明、示范”的国际化社区。

  社区发展有热度三年消灭 “城中村 ”

  花木辖区有六大社区,其中不乏联洋等国际化程度很高的新社区。然而,在花木的版图上,还有不少需要加大整治力度的“城中村”区域。去年花木攻坚克难,新增拆违和存量拆违均超额完成全年整治任务。在推进龙阳路南侧地块综合整治工作中,以高压态势连续实施5次拆违整治,提前完成既定的专项任务。

  “今年,我们在做好龙阳路南侧地块的拆违收尾工作的基础上,将继续推进‘城中村’地块的征收动迁工作,花大气力逐步消灭‘城中村’。”杨绣兰介绍,目前花木的“城中村”地区主要分布在罗山路、王家浜、龙阳路南侧、由由等四个地块,虽涉及村民户数不多,动迁难度却不小。作为承载上海城市副中心建设任务的核心地区,在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动迁问题上,花木将采用“动迁+拆违”的整合方式,把“硬骨头”一块块地“啃”掉,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综合治理效能。

  在打好消灭“城中村”攻坚战的同时,花木的社区面貌也不断有新的亮点呈现。这个春天,不少花木人发现,街角、地铁口、道路两旁,春的气息比往年都要浓郁:围墙上枝叶茂盛、绿意盈盈,隔离带造型各异、色彩缤纷。早春时节,不少居民将家门口樱花路上落英缤纷的美景,发到了朋友圈,收获不少点赞。

  樱花路、玉兰路、海桐路……花木街道的很多路名都以花木为名。早在2015年,街道便实施了“一路一景微更新”计划,去年更结合新区“缤纷社区”项目,与相关部门合作,对富荟广场、樱花路(浦建路玉兰路段)等绿化和道路实施了优化改造。而对牡丹路全路段、梅花路部分路段的绿化和道路优化改造,对迎春路(民生路长柳路段)、芳甸路中的隔离带绿化的提升等,也都让花木人感受到了生活在“花木之乡”的幸福。

  “今年,我们将继续对9个点实施‘微更新’。”杨绣兰透露,其中包括在牡丹路(玉兰路海桐路段)建艺术空间,在锦延路、东绣路、锦康路建环形步道,改建银霄路樱花路绿地等。

  民生关怀显温度养老日托点实现全覆盖

  在杨绣兰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花木街道行政区划图,图上有四张黄色便签纸,标识着四个已经建成的社区养老日托点。  (下转2版)  (上接1版)

  “今年我们还将在东城和培花社区新增两个,年内实现六大社区日托点的全覆盖。”杨绣兰笑着说。

  深化养老服务,是近年来花木聚焦的重点民生工作,今年将精心构建“五个圈”为老服务系统:打造居家生活圈、邻里互助圈、居村活动圈、社区托养服务圈和街道综合服务圈,多维度关爱社区老人。“我们希望把社区养老集成化、规模化、项目化,形成一个体系。”杨绣兰透露,今年花木社区里的养老床位将有大幅增加:除了在吉云公寓(钦洋社区)新建一个拥有约80个床位的中高端公办敬老院外,还计划建成两个民营高端敬老院,新增养老床位超过1000个。此外,在培花社区日托点旁,再新增一个高龄老人看护点,并对现有的广洋敬老院实施整体改造。

  去年8月,家住严桥路108弄的居民发现,自家小区的路面变了模样,白花花的水泥路变成了乌黑的柏油路,雨天再也不会积水了。2013年至今,花木街道坚持聚焦基层,合理安排财力,积极整合资源,对所辖老旧小区进行高标准的综合整新工程改造——小区架空线入地、供水改造、屋顶防水,房屋外墙防水粉刷、污水管外排、楼道整新、道路整修、附属设施整修、绿化补种等……无论是看得见的,还是看不见的,都列入了综合整新施工清单之列。在已完成的55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新的基础上,未来两年花木将陆续完成芳华路253弄、268弄、310弄等49个老旧小区的综合整新,面积将达142.22万平方米,受惠居民家庭近4万户。

  文化品味添气度用好家门口的优质资源

  坐拥东方艺术中心、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世纪公园等文化地标,今日花木是浦东名副其实的“文化重镇”;“十三五”期间还将在“环世纪公园文化集聚区”里,新建上海图书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东馆、文化公园等大型文化设施……明日花木将迎来文化利好的集中落地。“如何提供更多便利,让花木居民乐享家门口的优质文化资源,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杨绣兰介绍,近年街道连续开展了“花木人游花木”系列活动,为社区居民走进“蝴蝶兰”欣赏高雅艺术、登上世纪公园的露天舞台展示自我风采,创造了机会,效果很好。“未来我们还将努力搭建更多平台,让花木社区居民乐享家门口的这些文化场馆,进而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和艺术修为。”杨绣兰说。

  一个既有温度又有气度的社区,居民往往有更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去年花木街道评选出首届“感动花木十大人物”,10位默默无闻的花木人走到了台前:十余年坚持为老送餐服务的“80后”回族小伙子、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英国籍“奶奶志愿者”……“他们不但在花木找到了归属感和幸福感,还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展现了花木的气度,也让社区更有凝聚力。”杨绣兰说,今年花木街道将为社区居民搭建更多展示舞台:花木人在花木生活的点滴感悟将被收入《花木情》一书,而“花木好人”数据库的建立,则将致力于广泛传播好人好事,让花木变得更宜居更和谐,让花木人更有获得感。

 信息来源:浦东时报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