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助人为乐全国身边好人---项芬芳
发布时间: 2016-12-02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义工奶奶”项芬芳

  “品”字德善行

  1992年,已50多岁的项芬芳去美国了,她是去照顾生活在美国的女儿。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让她大开了眼界。同时,认识了很多美国朋友。这些朋友平时乐于助人,为人热情,空闲的时候就在社区做义工。在美国朋友的带领下,项芬芳也加入了义工的队伍,每次都会积极参加,在活动中,项芬芳找到了生活的快乐,也让她忘记了在异国他乡的一种寂寞感,因为她发现爱心是不分国界的,只有爱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那就是德、善、行。

  项芬芳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后,她内在的善良和对生活的感恩,深深地影响了她的世界观,在她回上海时,就决心将做善事进行到底。于是,1997年,她找到了上海慈善基金会,在助学部做义工。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于1996年,它是一个民间非营利性慈善社团组织,宗旨是:“安老、扶幼、助学、济困”,而助学活动是慈善基金会的一个重要形式。凡愿意资助困难学生的单位或市民,均可到市慈善基金会助学部提出申请,由助学部提供求助学生的资料,供资助方选择结对助学,资助的学生人数不限。结对助学的费用,凡资助一名大学生或高中生,每年需2500元,资助一名初中生,每年1500元,资助一名小学生每年1000元。

  而项芬芳就在助学部里阅读受助学生写来的感谢信,这些感谢信里主要汇报受助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她就根据每个受助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无偿资助。有时为了了解受助人的情况,项芬芳还会深入困难学生的家庭进行“家访”,掌握第一手资料,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这些孩子的心间。

  “爱”字心友人

  项芬芳在讲述时,就如一位汉字学家,在讲到爱时,她反复说了几遍,我非常喜欢繁体字的爱,那一个爱字就是有心有人写成的。是的,项芬芳就是用心和对人的友善进行着她的爱心永恒。

  有一个住在闵行老区姓周的孩子,他自幼父母双亡,是奶奶把他一手领大,孩子当时在读小学二年级。当项芬芳知道了这个孩子的情况后,就冒着酷暑,穿过大半个上海,一路找寻,终于在一条窄长的破旧的小弄堂里找到这个孩子的家。

  当时正是上海最热的天,一走进周家,项芬芳就感到自己似乎走进了一口正在燃烧的锅炉,一下子让她闷热得要晕过去的感觉,再加上一路奔波,浑身都在出汗。可她硬是让自己撑住,脸带微笑地向周家人介绍自己的来意。周家人见到项芬芳,都觉得不好意思,因为家里的经济状况,室内没有装空调,只好拿出一把破的蒲扇为她去暑。于是,项芬芳就坐在一把摇摇晃晃的凳子上,和孩子进行了促膝谈心,鼓励孩子要好好读书。

  失去母爱的孩子,在项芬芳的关爱下,让他感受到了一份亲情,感受到了一份母爱,这是一份令人感动的爱也是孩子渴望己久的爱。

  在母爱的召唤下,这位周姓孩子年年以优异成绩单向项芬芳汇报自己的读书情况,并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孩子读完了大学后考取了国外大学的研究生。在即将离开祖国,去国外读书时,孩子给项芬芳写下了一封长长的感恩信,千言万语就化成这一行字:“项奶奶,您的善良品德一直鼓励着我要好好读书,我无以汇报你对我的爱,但我会把这种爱传播。”几年后,他在美国得到了学位,并留校工作,就把自己每月的工资留出一部分捐赠给上海慈善基金会,继续资助需要资助的学生。

  还有一位张姓学生,母亲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父亲患有眼疾,家里的生活十分拮据。当慈善基金会找到他,表示愿意资助他时,张学生却拒绝见项芬芳,他甚至说,我不需要资助。当项芬芳听到这句话时,她的心就如刀绞一样,一阵阵发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读书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机会,如果一个学生放弃了读书,就意味着放弃了人生。

  当项芬芳用这番话告诉这位学生时,脾气倔强的孩子慢慢地低下了头,他把头枕在项芬芳的怀里,项芬芳就伸出她那温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他,让他感到了祖母般的温馨,给了他读书的勇气。终于,他也没有辜负项芬芳的希望,考进了上海一所名牌大学,业余时间也成为了一名慈善基金会的义工。

  每周四去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助学部参加一次义工活动已经是项芬芳雷打不动的事,从1997年开始一直做到现在。在做义工时,项芬芳时时感受着感动和感恩,当她阅读孩子们的来信时,他们的一字一句,令她仿佛真切地看到和听到了那些生活在山区的孩子们,通过自身努力怎样考上上海的大学,又怎样努力刻苦学习考上各地名校,并纷纷表示将来也要努力成为有能力做善事的好心人,成为有用之材。

  每当读着这样的封封来信,项芬芳的内心就如一朵花在开放,她也在孩子们的感恩中分享着爱的快乐,深切感受到自己身处的环境是那么的优越,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义工和资助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项芬芳经常仔细了解和询问受助学生的情况,用她多年的生活阅历和一位女性特有的细腻去做好这件善事。其中有一次家访对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向明中学的一名高考生,也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一直穿着一身干干净净、朴朴素素的衣服,相比他身边一身名牌衣服甚是连自行车也是名牌的同学来说,他十分普通。

  当学校的教导处老师把项芬芳带到他的面前,并进行介绍时,让他知道了项芬芳是来帮助他帮困助学的时候,他却对项芬芳说

  :“项老师,我不困难,项老师,我真的不困难!”但事实上,项芬芳在去学校前已经了解过他家的情况,他的父母都是插队落户的青年,回沪后一直患病,家里的住房也是狭小而简陋。所以项芬芳就鼓励他道:“我们还没有决定是否要资助你,主要想了解情况,希望你努力学习考好高考,实现自己的理想。”他听了就连连点头,很礼貌地向项芬芳告别。

  望着孩子离去的背影,项芬芳的心被他感动了,这是一位内心强大的孩子,也是一位诚实的孩子,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项芬芳回到慈善基金会后,就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向总部汇报,让他获得了资助。该学生在好心人的资助下考上了同济大学,而后出国留学。当他将要出国时,专门来向项芬芳告别,临别时,他向项芬芳鞠了三个躬,三个深深的躬,表达他对项芬芳的感谢,表示对所有资助过他的人感恩。项芬芳望着眼前的孩子,她紧紧握着他的手,眼泪已经落了下来,此时,还有什么能让她更为感动和很欣慰,她看到了自己这些年来所付出的代价心血,她在这些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成果,并在心里祝他们一路成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德”字人人心

  讲到德字,就自然让我们想到项芬芳身上的品德,她的言行已经在德字中体现了。

  项芬芳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在项芬芳的带领下,一家人都和睦善良乐观,她做的善事不仅在丈夫的支持下,全家老小共同参与。项芬芳在做善事,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那就是“善行无迹”,她告诉家人,我们做善事,不求回报,只求一颗良心有个安放之处。

  在她的带领下,一家三代人在善事上纷纷行动。项芬芳有两个女儿,都生活在国外,生活条件也十分优裕,但在母亲的感召下,她们都一对一地对求助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就连项芬芳的小外孙们也知道要把自己的玩具和糖果与人分享。当然,在这里更不能忘记她的丈夫,现年81岁的汤泽贵的支持。

  说起自己的丈夫汤泽贵,项芬芳的脸上就露出了一份甜蜜和温馨,让她回到了自己年轻而又美好的日子。项芬芳早年是一位大学生,毕业后在一家工厂做老师,汤泽贵是该厂的工会主席。那时候,项芬芳虽然工作了,但她还要负担自己的弟妹们读书。她的弟弟是住校的,项芬芳不但要为他付学费,还要为他买饭菜票。但当时,项芬芳的工资有限,所以她为弟弟的饭菜票是一周一买。后来,她发现弟弟的饭菜票上的钱多出来了,就问弟弟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弟弟回答说不知道。有一次,她去学校为弟弟买饭菜票时,看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从学校里出来,项芬芳一眼就认出了他是汤泽贵。顿时,她奇怪了,这位工会主席怎么会来弟弟的学校呢?于是,项芬芳就多了一个心眼,慢慢地她知道了汤泽贵在暗中为她弟弟付饭菜票的钱。

  当项芬芳知道汤泽贵在暗中资助自己的弟弟时,她被感动了,她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等我以后有钱了,我也要去帮助别人。并在项芬芳的内心深处,她深深地爱上了汤泽贵,她认定他是一个好人,一个会给自己一辈子爱的人。汤泽贵也爱着项芬芳,终于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并幸福的生活着,用他们的爱感染着身边更多的人。

  当项芬芳居住的社区知道她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做义工时,就向她提出了在社区搞个“爱心楼”公益活动。项芬芳一听,就积极行动起来。把自己居住的5号楼变为“爱心楼”,夫妻俩也就高兴地组织起了公益活动,发动居民们一起参与帮困助学。临近地区的金明浩和俊宏两位小朋友从他们上二年级开始就接受了项芬芳夫妻俩的资助,项奶奶去他们家里走访了好多次,向他们赠送学习用品。他们的行动随即便得到了“爱心楼”上上下下邻居的大力支持,尤其是402室一对小夫妻,在他们决定去澳大利亚定居后,依然委托他们的父母继续资助学生。101室的邻居老刘要去美国定居了,但还是特地来交付一份助学金才离开;新搬来的402室的阿姨知道项芬芳夫妻俩在做“爱心楼”的公益活动后,二话没说,主动热情地参与进来;201室的老同志每次从项芬芳手里接过孩子们写给他的感谢信后,就对她说:“不要让孩子们写那么多感谢信了,自己出的钱也不多,不要苛刻孩子们。”

  当楼里有人搬走了,那份“爱心钱”就由项芬芳夫妻俩垫上,他们的慈善义举深深感动着身边的人,在这对夫妻的感染下,“爱心楼”里的人都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心,践行着自己的德性。

  尾声

  项芬芳从2006年起就在巴金文学幼儿园做了近十年的“义工奶奶”,她十分喜欢孩子,认为孩子是最纯洁、最可爱的,自己和孩子在一起也是最轻松、最快乐的。她每周去一次,在幼儿园班级里帮助做些小事,吃饭时告诉孩子们不要把米饭落在桌上、落在地上,上课时要安静听老师讲课,做一个文明的有礼貌的好孩子。在幼小班时,尤其是冬天帮忙孩子上厕所后拉好裤子。每当看到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和亲切的招呼声时,她的心就被这些孩子们的声音溶化了,特别是她走在路上和去超市购物时,经常会从她的身后传来一声声清脆的童音:“奶奶、奶奶,您好!”项芬芳每听到这声音,她就感动,她对我们说,我在家里只是做外婆,但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我还做了奶奶,他们记住我是做义工的奶奶。

  这位被大家称着“义工奶奶”的项芬芳,就这样快乐的生活着,每天把时间安排得丰富而精彩,她在为大家奉献爱心时,也不断增强着自己的身体健康,每天早晚进行锻炼,她的锻炼十分简单,就是在自己身上进行筋络按摩,俗称“筋络操”,并和社区的居民们一起分享她“筋络操”,让大家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项芬芳就如一朵荷花,用她一颗善行无迹的心,播种着爱的种籽,让爱开花结果。而这个花就在她身上结果,因为爱让她有着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永远地快乐着。

  责任编辑:陈莉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