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杨容,1945年生,“杨氏针灸疗法”第三代传人,继承祖传杨氏针灸的专长和特色,并与现代医学结合,创出“中医全方位综合疗法”。坚持义诊30年,退休后,与丈夫方厚贤一起,在周浦社区卫生中心继续为病人服务至今。
5月16日下午,位于周浦社区卫生中心二楼的“浦东新区方厚贤、杨容名中医工作室”内,二三十号病人或坐或躺,占满了整个诊室。门外,还有一些病人在等候。“杨氏针灸疗法”第三代传人杨容,穿着白大褂,在病人中间穿梭,或是给病人扎针,或是为病人拔火罐,一刻也不停。扎针时,她的表情认真专注,虽已年过七旬,但手法稳健,动作娴熟。
“我做针灸已差不多50年了。”杨容说。今年71岁的她,头发花白,但面庞红润。杨容的祖父杨永璇1901年出生在浦东周浦镇,是“杨氏针灸疗法”的创始人和奠基人,曾受业于针灸名家王诵愚,后以“针灸疯科方脉”悬壶应诊,独创“絮刺火罐疗法”。
到了杨容,“杨氏针灸疗法”已是第三代。杨容自幼在祖父身边耳濡目染,深受家学熏陶。行医近50年,杨容把“杨氏针灸学术流派”在继承中发扬,并创造了“中医全方位综合疗法”。此法内外同治,把针、灸、药、罐治疗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病情需要合理地综合运用,成为杨氏针灸一大特色。
由于对针灸疗法精益求精的追求,以及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杨氏针灸享誉沪上。2011年,杨氏针灸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退休后,杨容夫妇依然在周浦医院开设特色门诊,2008年又设立了“浦东新区方厚贤、杨容名中医工作室”。现在,每周一、周四下午,是工作室的开放时间。
治疗时,杨容会根据病人情况,有的只是施以针灸,有些针灸完还要在针上裹上艾绒,然后点燃,使艾的温热通过针传进病人体内,起到更好的效果。针灸完,有的还要拔火罐,巩固治疗。这是杨氏针灸的又一特色,即“温针灸”疗法,把针刺与艾灸结合运用,适用于既需要留针又适宜艾灸的病症。
来这里治疗的病人,有几岁的孩子,也有耄耋老人。一名8岁小女孩,在这里治疗面瘫已有几年,现在已基本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杨容为她针灸治疗时,一边扎针一边称赞她“很勇敢”。
杨容、方厚贤热心公益、仁心仁术。在医院为病人诊治的同时,夫妇俩还与另外一名医生组成“义诊三人组”,每周定期为群众免费看病,已坚持30年。“一方面是病人们的需要和信任支撑着我们,另一方面我们也想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病人解除痛苦。”杨容说。
在学术上,杨容撰写的论文《名中医杨依方学术经验介绍》《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脊椎病变90例临床报告》,分别在第二、第四届中国上海国际针灸临床研讨会上荣获优秀论文奖。她在周浦医院主持的临床科研项目“杨氏絮刺火罐疗法治疗颈椎病变临床和实验研究”,在2003年被评定为“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希望能把杨氏疗法传承下去,服务更多的人。”杨容说。
责任编辑: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