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 浦东文明网 -- 文明浦东我先行
【浦东家训故事】方孝儒一脉在航头
发布时间: 2015-07-31    文档来源:浦东文明网    

    大概是在1987年,我还在浦东南汇县委宣传部工作时,采访了浦东航头丰桥村的方庆平,随后写了报吿文学《夫唱妇随》,发表在当时的《解放日报》上。
    后来,我和庆平成了朋友,时常通个电话叙叙旧。去年的一个夏天,庆平叫我去他的维一企业,我便应邀前往。他告诉我的是他在写家谱,说他的先祖是方孝儒。
    今年的2月份,他给我传来了《南方家宅方庆平家谱新编》,叫我提些意见。意见是没有的,到是认认真真地读了好几遍,看到了方氏先祖方孝儒在腥风血雨中的刚正不阿,看到了方庆平盛世修谱的深长情怀。
    航头方氏先祖方孝孺,浙江省宁海县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明朝初年著名学者、文学家、思想家,世称“正学先生”,天下读书种子,官至文学博士(正五品),是建文帝的老师。在“靖难之役”中,因拒绝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刚直不屈,孤忠赴难,被诛十族。
    1382年的明洪武十五年,东阁大学士吴沉等推荐方孝孺应征到南京,在奉天门奉旨作《灵芝》、《甘露》二诗,得到朱元璋赞赏、赐宴,并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赐于绯袍腰带,遣送回乡。此后十年,方孝孺居家读书写作,著有《周易考次》、《宋吏要言》等。
    1392年的明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再次受荐,朱元璋派他到陕西汉中府任教授(从九品)。期间,将自己的书室取名“逊志斋”,并著有“逊志斋集”。汉中与四川相邻,方孝孺的品德才学早传至四川。蜀王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个儿子,礼聘他为世子朱悦濂的老师。
    1398年,朱元璋病逝。因皇太子朱标先已去世,所以由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史称惠帝。惠帝久闻孝孺贤德,遵照太祖“必先诏孝孺”的遗命,将孝孺召回南京,任翰林侍讲(正六品),次年任侍讲学士(从五品),后升任文学博士(正五品)。明建文年间(1399~1402年),他还担任建文帝的老师,主持京试,推行新政。当时皇宫中纂修的《太祖实录》、《类要》等书都由他总裁。建文帝读书时有疑问,他能尊敬又谦虚地给予解释。凡国家大事,建文帝常命他坐在前面批阅奏章。方孝孺提倡仁政、重礼仪、兴教化,正合惠帝意图,经过推行“纠苛政、举贤良、宣教化”的新政,曾有“四年宽政解严霜”之誉。
    1402年6月17日,燕王即位,为明成祖。方孝孺在“靖难之役”中,始终站在建文帝一边,并极力主张平息叛乱。朱棣对此怀恨在心,非杀方孝孺不解恨。但由于从北平举兵发难时,朱棣已私下承诺过僧人姚广孝关于武成之后不杀方孝孺的劝告,先将方孝孺捉拿入狱。朱棣为借用方孝孺的名声以服臣民,就试图请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登基公告),方孝孺愤而提笔在纸上大书:“建文四年,燕贼篡位”八字,并掷笔于地。明成祖朱棣新登皇位,怎能容此奇耻大辱,就下命武士把方孝孺的鼻子和舌头都割下。方孝孺鲜血直流,喷向朱棣。朱棣再次把方孝孺打入监狱。
    1402年6月25日,明成祖朱棣下令将方孝孺押至刑场(今中华门外市街上)。为了迫使方孝孺屈服,还将方孝孺在南京的所有亲属抓捕到刑场,一个一个地杀给方孝孺看,以显其皇威。方孝孺坚毅不屈,视死如归。并作《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 方孝孺被朱棣下令施以车裂之刑(即磔死),折散骨骸弃之,时年46岁。他的学生廖镛、廖铭偷偷捡拾他的骨骸葬于聚宝门外梅岗(今雨花台),后被处决。方孝孺妻郑氏和大儿子先自杀,两女儿被捕过秦淮河时投河而死。母族林颜清、妻族郑原吉等均诛于刑场。后又掘其先人墓,三次抄捕,诛及十族(九族加门生),共被害873人。
    这就是方孝孺在“靖难之役”中所遭遇的“靖难”。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被诛十族的人。
方孝孺靖难磔死,诛灭十族。由于他正道得助,还是没有断香火。善仕魏泽,义友余学夔、学生俞允等密切配合、鼎力相救,把方孝儒的小儿子方德宗藏匿起来,才留得遗孤。
    年仅9岁的方德宗,先逃匿到宁海县,再通过航海到了上海奉贤奉城投奔方孝儒门生俞允。俞允收纳后将养女嫁其为妻,并易为俞姓,方德宗改名为俞德宗,后又将俞姓改为余姓。
    这种记述是有考证的,1726年的清雍正四年,南汇建县,在首任知事钦连主编的《分建南汇县志》中这这样记载:“余采,字元亮,航头人,方正学八世孙。其先避难改姓,采性刚毅,不能容人,后生望之如严师。晚年,以明经教授江右、闽、粤,造就多名士。” 这佐证了方孝孺(方正学)确是航头方氏先祖,方德宗的一脉隐居在了航头。
    那么,航头方氏的始迁祖又是谁呢?
    他叫余(方)环,是方孝孺的七世孙,约生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卒年不详。余(方)环约在1526年的明嘉靖五年,从松江泖港迁居到了航头,时年31岁。据清乾隆《南汇县新志》记载:“方家村,方正学七世孙环始居此,邑西四十二里。其大凫泾之南为南村,北为北村。”
方环定居航头后,先在今天的航头镇丰桥村12组建造了南宅,俗称南方家宅;后在今航头镇丰桥村6组建造了北宅,后设方家典当。
    南方家宅祖上设有“有成堂”,悬挂在原南方家宅后客堂三梁上。“有成堂”匾额由长方形木块作底板,上刻“有成堂 俞允 癸巳年正月立”字样。这就成了南方家宅方家的堂号。每逢春节、清明、七月半、中秋等时节,堂内还挂起“五辈图”。凡方氏子孙都相继到堂内焚香祭祀,磕头鞠躬,以示对方氏祖宗的怀念与敬仰。“有成堂”其大意是:正道多助仍有后,匿苗渐壮亦成材。1968年,“有成堂”匾额被废。北宅从清初起开设店肆,其中方家典当颇有名望,于抗日战争初期关闭。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余姓是如何复姓归宗为方姓的?
    余(方)环之子,是方孝孺的八世孙,叫余(方)采,约生于1518年的明正德十三年,卒年不详。余(方)采随父余(方)环从泖港迁居航头。清乾隆《南汇县新志》记载:“余采,字元亮,号竹癯,方孝孺八世孙。其先避难变姓,隐居泖上。采父环,复迁十九保大凫泾南村。刚毅廉介,有志操,不妄取人。尝与婺士同舟,病卒,采出资含殓,还其丧,终不责报。以明经教授江右、闽、粤,屡著直节。子道南、道东,复方姓入学,重刻逊志斋板行世。”
    余(方)采除教授明经造就名士外,特别怀有寻祖归宗之情。他与堂弟塾、至为方孝孺伸冤。通过探亲访友,弄清“靖难”原由,并著书昭雪。采与至两人曾为复姓归宗事,表示“生同志,死同祠”的决心。1585年的明万历十三年,明朝廷放宽严禁政策,允许查方氏子孙,落实复姓事宜。到了这个时候,余(方)采之子道南、道东才恢复了方姓。
    航头方姓那曲曲折折的故事,成为浦东家训文化的组成部分。按照先祖方孝孺,始迁祖余(方)环的生世及航头方氏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方氏家谣与家训。
方氏家谣
方氏系名门,先祖孝孺尊。
燕王发靖难,非命雨花坟。
车裂灭十族,无辜遭杀身。
匿留余德宗,祖根香火萌。
七世孙余环,迁居航头镇。
八世孙余采,伸冤复姓成。
神宗下诏书,方姓赦皇恩。
孝孺得平反,昭雪平冤魂。
航头裔孙众,典当扬名声。
珍惜太平世,尽享乐天伦。
 
航头方氏家训(新编)
方家孝孺裔,家本立忠义。
爱国富家乡,胜如人命天。
两杆治家秤,勤劳与节俭。
智慧能吃苦,逐年家财添。
同胞相互依,弟兄尽孝悌。
爱小像慈母,敬老无条件。
办事要公道,邻里要和气。
相互多帮忙,朋友讲义气。
做人重正直,刚强不下气。
诚实又信誉,前途量无比。
方孝儒一脉在浦东航头的奋争,丰满了浦东。我在想,在浦东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着难以忘怀的前世今生。
这就是历史,历史,让我们旷远地缅怀,内心潮润。

                                                                               (作者:陈连官)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文明网联盟 上海-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