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盛夏艺术季,高雅艺术照样可以“接地气”

来源:嘉定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8-07

 

    黄梅戏和芭蕾舞,哪个更适合在嘉定的社区里演出?在“送戏下乡”惯性思维的作用下,不少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

    正在进行中的安亭盛夏艺术季,玩得有点不一样。上海民族乐团、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等知名院团走出专业剧场,在社区里办音乐会、跳芭蕾、演话剧,满满的上座率证明了高雅艺术照样可以“接地气”,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嘉定人口结构质变所引发的文化多元化趋向。

f0440bcd3e684fba82eee3614214bcb9.jpg

    安亭盛夏艺术季期间,上海民族乐团带来了一场原本只能在上海音乐厅等专业剧场听到的音乐会。

d6504c8c39c1488ab8506922777a1b6e.jpg

(图片来源均为:嘉定报)

受邀嘉宾以“讲故事+表演”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略显神秘的东方舞。

    社区里的古典音乐课

    2年之后,64岁的易建国才知道,他当初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看的一场芭蕾舞表演,天花板上装了836颗灯,舞台用了三天三夜才搭建完成。当演讲嘉宾说到一位竖琴演奏家在上海演出时开场前半小时琴弦竟然断了,易建国立马蹦出一句上海话:“个记麻烦了,哪能办?”

    易建国的女儿笑父亲太过投入,显然她是没注意到左侧三四米处一位更为入神的观众。当嘉宾播放“交响乐之父”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时,这位戴眼镜的小伙随着节奏用力拍打大腿,动情时还不停点头,末了他扬起右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仿佛手中拿着掌控乐队的指挥棒。

    小伙闭目沉醉之时,与他间隔4个位子的一个小女孩“哇”的一声,让他回到了现实。小女孩对眼前的一切并不在意,只囔囔着“我想睡觉”,但这并不影响带她来的外婆良苦的栽培之心,“小孩子需要熏陶。”

    小女孩的调皮让嘉宾时不时皱起眉头,不知是否有意为之,此时他恰好讲起剧场礼仪,他没有照本宣科或上纲上线,只是娓娓道来一个故事:曾有一位女士在开场前几分钟赶到东方艺术中心,她怕发出声响打扰别人,干脆脱下高跟鞋一路小跑。横躺在位子上的小女孩一下子坐了起来,或许她懵懵懂懂听明白了嘉宾那句“要学会尊重他人”。

    当捷克民族乐派创始人斯美塔那的组曲终了,后排突然响起的掌声让嘉宾犹如觅得知音般会心一笑。“接下来我们看一段马林斯基交响乐团的演出……”他的话音未落,观众中发出“哇,天团!”的惊呼,这一次他的笑容毫无掩饰。

    显然,这场举办地点在安亭新镇、主题为“去剧院欣赏古典音乐那些事儿”的讲座,观众音乐素养参差不齐,但这并不影响他们全情投入。受邀演讲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演出技术部经理顾伟刚惊讶地发现,“我竟然啰啰嗦嗦了2个多小时。”

    准确地说,这场原本计划一个小时的讲座,最终花了2小时40分钟。“没想到一场在社区里举办的高雅艺术讲座,竟然来了那么多人。”演讲结束后组织者一番动情的感慨后接着说,“各位不好意思,讲座开始前空调坏了,你们一直坚持到现在,绝对是真爱啊!”此时剧场外空荡荡的大街上,地表温度在60摄氏度上下。这个迟来的“噩耗”没有消减观众的热情,他们围在顾伟刚身边,轮流握手、合影、请教。

    易建国迟迟不愿离去,这个1974年就学吉他的“老文青”经常横穿大半个上海,前往位于浦东的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欣赏古典乐,“没想到在家门口来了个亲密接触。”

    “这么好的东西早就该来”

    肖天生与安亭的缘分不浅。此前他在上海民族乐团任党委书记,今年工作调动后他成为上海芭蕾舞团党委书记,正是他促成了这2家知名院团“登陆”汽车城。

    院团演出时,肖天生喜欢坐在台下观察观众的反应,上海民族乐团首次在安亭演出时亦是如此,“喜欢不喜欢都写在脸上,装不出来。”一曲演毕,他听到一位女士对身边人说“这么好的东西早就该来”,这句话他至今记忆犹新。

    然而,观众和当事者看待问题终究站在不同立场。“早该来了”,到底该多早?分寸的拿捏对当事者来说绝非易事。步子迈得太大,可能就会招致非议。

    2008年安亭镇准备建设新的文体中心时,规划面积为1.6万平方米,远远超过3500平方米的全市标准。消息一出,不少人提出质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需要建得这么大,这么好吗?再看如今的文体中心,平均每天1000多人前来活动,300多个座位的剧场每次演出都要加座,排练教室的预约申请一拨接着一拨。

    “公共文化服务同样需要供给侧改革。”安亭镇文体中心主任李海鹰发现,市民在文化需求方面的分众化趋势日益明显,“人口结构发生了质变,我们要不断翻新花样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分众化的形成本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培育的过程。作为中国大陆首位同时在欧、亚、美三大洲表演的东方舞表演艺术家,邵雯璟10多年前将东方舞引入国内时,应者寥寥。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女性成了东方舞的爱好者。

    “打动人心的艺术应该做到雅俗共赏。”在安亭盛夏艺术季期间,身为东方舞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会长的邵雯璟,以“讲故事+表演”的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略显神秘的东方舞,“下基层是我们培养观众的好机会。”

    在培养观众方面,上海保利大剧院在嘉定是先行者。从起初的惴惴不安,到现在场均七成的上座率,保利大剧院的实践证明,善于发现“蓝海”的同时,还要学会耐心发掘更多“蓝海”。

    城市化进程中,与城市形态同步变化的还有人口结构和市民诉求。需要“送戏下乡”的“嘉定”还在,同时渴求高雅艺术的“嘉定”正在成长。

    成长意味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荣文伟在安亭盛夏艺术季开幕式上的一番话耐人寻味,“我在德国听音乐会时,开场前小朋友们很吵,但铃声一响、灯光一灭,全场肃静。”

    “活了”的“德国小镇”

    在安亭新镇住了近10年之后,张飚发现这座“德国小镇”的道路上行人逐渐多了起来。让人们愿意走出家门的,除了街角的便利店、热闹的体育公园等配套设施外,还有时不时举办的文化演出,比如眼下正在开展的安亭盛夏艺术季。

    2001年初上海提出“一城九镇”计划,安亭新镇便是试点镇之一。这个轰动一时的“大动作”改变了一部分人的生活轨迹。山西大同人张飚来到上海大众工作后,落户在环境宜人的安亭新镇,然而配套的缺失让他“不知道工作之外如何打发时间”。

    商业配套和入住率“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是诸多大型社区甚至新城建设中面临的共同难题,安亭新镇亦不例外。要打破这一怪圈,必须作出改变。正因如此,新的开发商入驻安亭新镇后,相继打造了购物集市、图书馆、剧场等生活配套。

    这让德国建筑大师阿尔伯特·施佩尔感到格外惊喜。去年,这位安亭新镇的规划者故地重游,他对这座小镇的“重生”充满期待。

    安亭新镇是整个安亭的缩影。公共配套的日益丰满让这座汽车城催生出逐渐旺盛的人气。数据显示,安亭镇目前已集聚2.5万名各类研发人才,并还在以每年新增5000人的速度递增。随着嘉亭荟、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等项目相继建成,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这里安家。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对城市有过精辟论述:“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加美好地生活。”在张飚看来,要“更加美好地生活”,安亭似乎还缺了点什么。

    到底缺了什么?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荣文伟想得很明白,“缺的是文化氛围,这决定了一座城市的高度。”他在苦思冥想怎样营造氛围之际,上海民族乐团原党委书记肖天生在思考如何培养更多观众,一来二去,合作便水到渠成。2014年,上海民族乐团与汽车城(集团)公司签订共建协议。

    肖天生坦承,将舞台从上海音乐厅、上海大剧院搬到安亭,是一场冒险,“要是没有几个人听,那多尴尬。”事实证明,他多虑了。哪怕是在空旷的上海汽车博览公园大草坪上演出,上座率也有七成左右,与他们在市中心区演出时的上座率不相上下。

    上海民族乐团试水成功后,上海芭蕾舞团、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东方舞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紧随而至。爱好音乐的张飚享受着突如其来的“大咖盛宴”,“曾经安亭给我死气沉沉的印象,如今感觉安亭‘活’了。”(嘉定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