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给孩子提前“进补”

来源:嘉定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07-17

 

    “孩子们太苦了!孩子们现在是最辛苦的,比家长还辛苦。”这是今年市人代会上热议的一个话题,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早已成为共识。但在实际生活中,给孩子提前“进补”的家长并不少,特别是“幼升小”阶段的孩子,面临着学习方式的改变和角色的转变。很多家长既想给孩子报几个补习班,让他们提前进入角色转换阶段,又怕给孩子的压力太大。

合适与否最重要

张欢

    面对孩子“幼升小”,家长应放松心态,无须将课外补习看得太重。现在国家提倡课业减负,家长的不良心态会使孩子的压力倍增,过多的、超龄的学习有损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当然,我并不否定补习这一行为本身,但是适合的补习项目才是值得选择的。

    要补习哪些项目,需要家长仔细斟酌。除了主课学习之外,家长可以考虑增加乐高、舞蹈、围棋等课外兴趣项目。家长在报补习班前,要与孩子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才艺类的“进补”能增加孩子自信,让孩子全面发展。

    从以玩乐为主的幼儿园,到需要40分钟正襟危坐的小学课堂,我想孩子首先需要补习的就是适应力,以及注意力的集中。而这些都是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培养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应发挥作用,适当的管教,用简单的英语单词交流,数数字、做游戏等,都是良好的补习。

    补习的形式是多元化的,比如夏令营、亲子活动、户外拓展等,也可结合孩子的性格及兴趣选择。沪语学习班就是个不错的项目,能让孩子提前适应上课模式并学习沪语文化。所以说,补习无须盲目跟风,家长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全面的发展才是王道。

凡事讲个度

寅清

    就我个人而言,我支持补习班的存在。但凡事要讲求一个度,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补习是为了弥补自己的短板,而不是和其他人去作比较,所以不要盲目跟风,务必有清晰的打算和安排,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其次,补习班的价格不菲,所以父母一定要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量力而行,因为补习不是必需品。第三,补习班的主角是孩子,家长应该放下焦虑,让孩子做主选择报补习班。

    最重要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不是把孩子送到了学校和补习班,家长就可以两手一摊、万事大吉了。补习班适用于那些家长自己不会,在家里没法教孩子的科目。比如我不会游泳和围棋,我就会计划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学习这两项,当然前提是孩子也对此感兴趣。

    通常,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接受了全方位的教育,语、数、外、画画、唱歌、手工都学,还学到了一些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对于升入小学一年级已经足够用了。学习成绩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不是补习班或老师,而是个人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
    一味强行灌输知识,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所以父母应该在学龄前教育中,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路还很长,幼升小只是人生的众多起点之一,等孩子再大一点,接触的东西多了,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了,再去给他报一个兴趣补习班,也未尝不可。

强扭的瓜不甜

顾纪荣

    现在,许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能有领先优势,便从孩子进入幼儿园开始,就为他进行数学、语文、英语等学前辅导。这种望子成龙的心情,大家可以理解,但对3周岁的幼儿或者学龄前的孩子过早辅导学习,往往适得其反。

    现在的孩子相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幼童,学习能力更强,视野更开阔,但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一定的规律,如果过分给孩子超前培养,违反生长规律,他会像植物一样僵化。所以,我认为孩子补习要因人而异,不应过早地教学文化知识。

    孩子进入幼儿园,是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过渡阶段,需要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有独立的生活能力。比如会上洗手间,睡觉起床后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不用喂等。要让孩子在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可根据其爱好,选择参加舞蹈、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培训,但不能强迫,更不能把自己愿望让孩子去实现。

    要让孩子融入到社会大家庭中。对于孩子而言,从幼儿园进小学,需要掌握与同学合作的能力,时间掌握的能力及配合老师的能力。要学会完整地写出自己名字,说出家庭地址,背出父母的电话。要掌握的自理能力包括:收拾好自己的书包,起床后整理床铺,掌握一定的消防和交通安全知识。

    童年是学习文化、增长知识期,但有句俗语:“强扭的瓜不甜”,家长切勿强扭。

 

幼升小的纠结

彭金凤

    我孙女今年七岁,9月1日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

    现在的小学可不像我们那个年代:报名上学开始学习拼音,再学写字。上个月去学校报名时,老师就问:“你读普通班还是iPad班?”iPad是平板电脑,这个我们知道,可是iPad班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不知道。用iPad怎么教学?怎么完成作业?但是看到很多孩子家长都报iPad班,我们也只能随大流报了iPad班。报班是报班了,可是我们家长心里一点都不踏实,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够完成这个班的学业。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很多家长提前一两年就给孩子报了各种补习班,什么拼音班、英语班、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等等。去年,孙女读幼儿园中班时,也报一个拼音班,今年假期还要继续学习下去。
    其实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内心也是蛮纠结的:让孩子多学点东西,好是好,但又怕她上学后认为自己都懂了,上课反而不认真听;不让她学吧,又怕她什么也不懂,输给别人的孩子。

    好在我们只报了一门拼音,别的课程什么都没有报。至于iPad班嘛,只能看她的造化啦。因为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没有学过iPad,以后也帮不上多大的忙!

    其实,做家长的应该从心理上让孩子与小学生接触,激发孩子对小学学习生活的渴望和向往。不如早点告诉孩子幼儿园与小学的区别,让孩子对这种变化有心理准备,从而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拼命补习不可取

姜宗仁

    孙子上幼儿园时,不仅能认许多字,还会加法、乘法口诀和简单的加、减计算,大家都说他很聪明。在幼升小衔接时,他爸妈想给他再加把劲,送他进了补习班学习。升小学后,孙子一年级的成绩确实不错,名列全班前茅。可从二年级以后,学习成绩就逐渐下降,后来竟成了一名“差生”。究其原因,一年级课程都是他已经学过的,上课不认真听讲也能应付过去。可新知识多了,还是不认真听讲,成绩怎能不下滑呢?孙子是一开始就养成了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纠正起来很难。
    孩子在0—3岁幼儿期,应注重从游戏中建立互动关系;3—6岁时,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自己收拾书包、整理书本,准备第二天衣服等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真正成功的“幼小衔接”,应该重孩子入学情感的激发和能力习惯的培养。具体来说,首先要做到“学习感兴趣”,让孩子对学习内容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其次要做到活动能合群,让孩子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还要做到生活有条理,让孩子独立自主地安排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用大人催着、盯着。
    其实,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对于6岁的孩子并不算难,只要孩子有学习兴趣、认真听课都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果家长让孩子“抢跑”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送进补习班,提前灌输很多小学才教授的学习内容,不仅影响以后的听课效率,还过早让孩子被沉重课业重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扼杀其求知欲望。
    其实,我们并不排除一些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培训班,但“一窝蜂”赶场子没有必要。对学龄儿童来说,良好的价值观、充足的睡眠和健康的体魄对其人生成长可能更为重要。因为“起跑”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跑得快”、“跑得远”,成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嘉定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