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空间”:有温度的空间

来源:嘉定文明网    发布时间:2017-10-30

 

    人口结构严重倒挂的安亭,是整个嘉定的缩影。由此带来的诸如配套设施滞后、居民诉求不均衡、社区意识难认同等一系列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强社会治理,有时并非需要大张旗鼓,而只要改变一下思路。安亭在宜居家园建设中专注于营造共享空间,将楼道、绿化带、小区花园等打造成“乐享空间”,居民们在这些空间里聊天议事,人际关系重塑的同时,自治热情也被激发出来。

29b43d64b9fa4d21bfb769c450e2e716.jpg

由居民发起的“宝宝二手市集”,成为了新安社区一项常态化活动。

9ada73b386064fa5a6805905ec2196bc.jpg

红梅小区内改造一新的中心花园,成了居民们共商共治社区事务的一方天地。

70ae2192e1ba4956be2d3df69dbda8a2.jpg

   农民动迁小区沁乐社区内的农具博物馆,各种老物件透着浓浓的乡愁。(图片来源均为:嘉定报)

    花园再改造,农具寄乡愁

    住在安亭,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感觉:社区总能给居民找“乐子”。这不仅体现在新建小区,还包括在一些老旧社区和动迁社区。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红梅小区迎来了首批住户。50多年过去了,这批居民从壮年步入暮年,小区里已有近300名80岁以上的老人,小区中心花园也呈老态龙钟之相。

    78岁的陈季娟,很早就和丈夫一起从市中心区搬来红梅小区,这一住就是半个多世纪,中心花园是她每天必去的地方,“这么多年,我们天天在这里做操、散步、聊天。”

    “我们一直想重新‘装修’中心花园,为老年人添置一些设施,比如长凳、遮雨亭和防滑步道。”居委会干部告诉记者。在尽量不影响使用的前提下,中心花园一点一点换上“新衣服”。改造过程中,居民们共同参与,在不同诉求中找到平衡点。

    改造后的中心花园成了陈季娟和老伙伴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新增的座椅让大伙儿不用再站着聊天。“老区新景”的改造项目,既满足了居民的生活需求,又激活了大家的自治细胞,这片“乐享空间”成了居民们共商共治社区事务的一方天地。

    环境脏乱差、矛盾问题多是动迁小区给人的固有印象。老早以前的沁乐社区就是如此,“你家搞块自留地,我家搞个棋牌室”的现象屡有发生。如今,自留地成了居民自发养护的“百草园”,乌烟瘴气的车库棋牌室改造成了农具博物馆,底楼公共空间摇身一变成了“会客厅”,围墙上的黑广告被艺术涂鸦所覆盖,楼道墙面上是色彩斑斓的彩绘……这一切的改变始于一次“乐享空间”的改造计划。

    朱玉芳是沁乐社区居委筹建组的负责人,第一次走进这个社区时,她就下定决心要让这里变得不一样。“这是一个农民动迁小区,我们想保留一些农村的回忆。”朱玉芳说,“我们了解到不少居民家里都有老物件,就有了打造农具博物馆的想法。”走进这个社区里的博物馆,油灯、粮票、连环画……五花八门的老物件,透着浓浓的乡愁。

    “软硬兼施”重塑人际关系

    安亭最西端、紧邻昆山花桥的迎春社区,称得上是一个小小的“联合国”,本地人、购房租房的上海市区人和外省市人集聚于此,8300多实有人口中超过半数为来沪人员。

    类似的人口倒挂现象在安亭不少社区屡见不鲜。据统计,目前安亭常住人口达26.3万,其中来沪人员高达16.7万,呈严重倒挂之势。众多导入人口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磨灭,与此同时,人口结构的复杂化带来了诉求不均、认同感不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居委干部走一百步,不如居民走一步。如何把居民从家里请出来,表达诉求的同时又能参与社区自治,这是社区干部必须直面的课题。从2015年起,安亭各个社区结合“乐享空间”项目各自创设适合自身实际的治理方式。眼下,全镇30个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委筹建组,都有自己的空间营造项目。

    这些项目个个直击居民的需求痛点,才让大家自觉自愿地走出家门。比如讴象社区的“紫藤庭院”项目,大大改善了动迁小区的居住环境;再比如新源社区的“安居乐源”三道门项目,明显提升了小区治安水平。

    在安亭镇地区办主任陶滢看来,安亭打造“乐享空间”项目,对居民来说,既拥有了便捷舒适的生活,还能感受到友好互助的邻里情谊,获得感全方位提升;对居委会来说,则回归到了培育居民自治的“主业”上来,激活了社区的自治功能。

    “快速的城市化不能演变成无序的城市化。”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城市治理比较研究中心主任韩福国认为,城市化进程往往伴随着传统社区共同体的解体,曾经的熟人社区由陌生人社区取而代之,“乐享空间”的成功之处在于,吸引大家走出居住空间,在共商共议中达成共识,突破了原有的人群区隔。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研究院副院长、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范斌教授实地考察“乐享空间”项目后,直言这是“有温度的空间”,“将社区的问题从简单化到复杂化,体现了治理理念的更迭。”范斌举例说,比如修筑小区道路,原来是指令性的,未必能做到人人满意,现在通过协商达到互谅的效果,“事情看来繁琐了,但效果更好了。”

    在“乐享空间”项目打造过程中,安亭由点及面的做法,深得台湾联合大学统合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学系教授王本壮的认同,他将之形容为从“针灸式”到“缝合式”的良性过渡,在他看来,“乐享空间”通过空间打造和制度设计,做到了“软硬兼施”,重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自治热情高,谁行让谁上

    如何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的热情?新安社区和玉兰第二社区给出了样本。

    常住人口多,人群层次多元,管辖区域分散,新安社区的先天条件决定了自治的难度。居委会经过调研发现,大家私下组织的活动不少,这背后是一群热心居民在发挥作用。居委书记陈丽萍介绍道,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居委会“挖”出了11名社群领袖,他们有的是绘本馆创始人,有的是社区足球队发起者,有的是助人为乐的热心大叔……在此基础上,“集民议事会”应运而生。

    “集民”即集民智、集民力、集民情,通过民管民、民帮民的方式,以个人带动家庭、家庭带动楼组、楼组带动社区,循序渐进,引导居民和社会力量参与社区自治。

    在“集民议事会”和居委会的协调下,王云飞组建的“安亭新镇足球队”,得到了“哇咔”足球场每周2次的免费使用权;居民豆苗发起的“宝宝二手市集”成为一项常态化活动;Lisa创办的亲子绘本馆进驻小区图书馆,吸引了400多名会员的加入。

    老年居民比例较高的玉兰第二社区,居民自治是从一块绿地开始的。2015年,10位居民向居委会“请愿”,希望认养小区里的公共绿地。这让居委书记吴铭贤有些为难,因为不少小区都出现过居民乱种花草的情况。但考虑到绿化缺失一直是长期存在的大难题,和物业公司协商后,居委会同意了居民的请求。

    让吴铭贤欣慰的是,他的担忧非但没有发生,被认养的绿地反而成了小区最亮丽的风景线。大理花、绣球花、菊花、太阳花、鸡冠花……各种花卉一年四季轮番绽放。其他居民见状,争相向居委会表达认养绿地的意愿,但小区绿化面积有限,如何是好?为此,居委会推出“一米阳台”项目,向居民发放花草种子和肥料,鼓励他们在阳台上种植花草,并请来园艺师上门指导。如今,玉兰第二社区到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绿化。

    在玉兰第二社区,不仅绿化意识深入人心,垃圾减量化运动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居委会成立了酵素工坊,指导居民利用厨余垃圾制作酵素,用来拖地、洗碗,既环保又实用。(嘉定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