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为上海发展拿出“奉贤智慧”
2020-01-17 10:38:00
      来源:奉贤报社      
奉贤报讯 (记者 孙 燕) 1月15日,在市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奉贤代表团于当天下午、16日上午在世博中心举行团组会议,全体代表认真审议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副市长彭沉雷,市委副秘书长燕爽,市委副秘书长马乐声,区委书记庄木弟,区委副书记、区长郭芳等以市人大代表身份参加会议,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袁晓林主持会议。

  彭沉雷表示,过去一年,按照中央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上海聚焦“三农”工作,大力实施“三园工程”(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在这其中,奉贤区委、区政府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开创“三农”工作总抓手,在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走在全市9个涉农区前列。

  彭沉雷说,2020年,上海市在继续推进农村发展的基础上,将把重心放在“农业”二字上,通过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力补齐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价值和国际化大都市地位不相称等发展短板。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将持续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农民过上好日子打下扎实基础。

  现场,20多位人大代表先后发言,大家纷纷立足乡村振兴、经济发展、营商环境等方面建言献策。代表庄木弟认为,乡村振兴,是一个让上海更具魅力的工程,建成便是亮点、便是奇迹。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一批更实用、更灵活、更实效的政策出台,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最大、政策灵活性也最大。我们要认清形势、用好机遇,坚定方向,始终以发展为第一要务,聚焦“三块地”改革,积极发挥比较优势、空间优势、政策优势、文化优势,变简单拼凑为跨界融合,切实在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中,探索走出一条国际大都市背景下的乡村振兴之路,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庄木弟建议,发挥比较优势,将乡村空间、生态、政策、文化“变现”,让农民既富口袋,又富脑袋;针对“一个宅基、两个老人、一个梦想”,补齐治理短板,解决“小农民”“小产证”、资金“小循环”、社区“小配套”问题,以组织“牵引力”,激发“内生力”,转化现实“生产力”,变农民“抱着走”为“跟着跑”。庄木弟还提到,要推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积极整合各家资源,切实培养出企业想要的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代表郭芳认为,市委市政府在当前形势下提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抓住要害,正当其时。下一步,奉贤要落实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一是要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落户,进一步加强“区区合作”,让更多国家科技力量特别是国有企业科技力量发挥作用。要主动谋划、主动落实,让更多社会创新主体和力量发挥更大作用。要把握当前重点,主动抓住自贸区新片区发展机遇,服从大局,主动服务,“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实现更好地发展。

  与此同时,不少基层代表也纷纷抢起话筒。代表王震以南桥镇为例建议,农村可以利用宅基地做好农民增收的文章,可以通过宅基地统一租赁,打造人才公寓,为周边开发区企业职工提供住房保障;可以通过宅基地流转,引入企业总部经济,带动农村发展。此外,农民宅基地可以租赁给农业合作社作办公与做实验室,同样也将增加农民收入;产业发展可以为农村注入活力,让农村的人员结构有了调整,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代表鲁瑛希望,市委农办要加大乡村振兴的统筹力度,将规划、土地、民政等政策资源整合好、利用好;加大对郊区在实施乡村振兴方面的投入力度,尤其是对基础设施、公共资源配套、规模化农田流转等加大倾斜力度;考虑农村社会效益、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长等方面综合评价,在农村土地三区划定上有更灵活的政策,有利于农业产出效益提升;农民集中居住要实施增减挂钩的政策,郊区土地出让难度大,整体指标周转有时间差,要酌情考虑先行先试地区,给予解决资金流困难的问题。代表汤东英说,奉贤拥有良好的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基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还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集群。她建议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快编制关于生物医药发展的总体规划,推动国内外顶尖生物医药产业在奉贤集群。

主办:上海市奉贤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