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搜索 
中国文明总站  地方网站
长宁区文明网->长宁文明网->要闻
上海长宁:用心讲述红色故事 坚定传承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2-12-09  文档来源:上海长宁文明网  关键字:长宁
【 字体:

在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有这样一群人,有稚气未脱的学生,也有古稀之年的老人,有机关的公务员,也有楼宇内的白领,有自主创业者,也有全职妈妈……他们对愚园路的历史建筑、名人故居如数家珍,对愚园路上的红色故事娓娓道来,他们行走在愚园路上,讲述愚园路的历史,他们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他们就是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

愚园路历史风貌区拥有诸多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位于岐山村的钱学森旧居就是其中的一项宝贵资源。6年前,钱学森旧居修缮后向公众开放,为担负起钱学森旧居等名人故事的宣讲任务,江苏路街道依托岐山居民区名惠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组建了愚园路红色印迹记宣讲团,由6名退休教师和退休干部组成。

退休教师林青是名惠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的领衔人,也是最早的一批宣讲团成员。从2014年起,每周四下午,林青总会骑上自行车,从宏业花园的家出发,到隔壁岐山村的钱学森旧居“上班”,6年来,雷打不动。林青关于钱学森的最初印象来自他同学的父亲,有一次他去同学家玩。看到他们贪玩,同学父亲很生气,教导他们说,“你们这些小鬼太不认真了,出国留学时我和钱学森同一个宿舍,他每天不会早于凌晨三点睡觉。”那时刻苦发奋的钱学森便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钱学森旧居开放初期展室仅为10平方米,只有4块展板,讲解材料也没有现成的。林青就从公开的报道里收集有关钱学森的资料,还多次到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和旧书店查找有关资料,寻觅有关钱学森和愚园路红色印记的渊源。有一次,林青外出旅游在旧书摊上看到介绍钱学森生平的杂志,如获至宝,花钱购买下来。他整理并打印出厚厚一本讲解稿,经过他的讲述,钱学森的形象更生动饱满,很多人听了林青的讲解对钱学森的事迹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励志报国的精神肃然起敬。有一次,钱学森旧居迎来了一位从大西北回到上海的老人,林青跟他一聊,原来这位老人也不简单,长期投身国防事业,早年跟钱学森有过交往。林青激动万分,他想这可是鲜活的素材。此后不仅丰富了钱学森的讲解词,还请这位老人到学校作关于钱学森精神的报告,现身说法。

6年来,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不断补充新鲜的血液。为满足日趋增加的参观者参观的需要,在扩大老年宣讲志愿者队伍的同时,江苏路街道还着力培育一支青少年宣讲志愿者队伍,目前,已有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交大钱学森博物馆、复旦大学等学校的100多名青少年宣讲志愿者加入。愚园路第一小学特地邀请林青、霍白等老年宣讲志愿者上辅导课,进行宣讲业务培训,培养出了一支红色基因小小讲解员队伍。宣讲团还为每位新加入的宣讲志愿者进行培训,由老年志愿者一对一进行带教辅导。今年,街道还通过党建融合,成立了“愚园路历史风貌区红色印迹青年志愿宣讲团”,以机关、事业单位青年职工、“两新”组织白领、在校大学生为骨干,让更多人了解愚园路历史风貌区的红色文化底蕴。

江苏路街道社区志愿者服务中心的王艳秋就是其中一名青年志愿者,她告诉记者,现在喜欢愚园路的人们越来越多,青年志愿宣讲团每个月会组织两次“漫步愚园路”活动,就在不久前,在青年志愿者的带领下,一群喜欢愚园路的上海阿姨穿着旗袍漫步在愚园路上,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们从听林青等老一辈的志愿者的讲解开始了解愚园路,获益很多,他们的讲解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体验,触动内心,如果说他们讲的是生活的话,我们讲的是故事。”

现在,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少组成的宣讲员队伍,他们常年活跃在钱学森旧居、《布尔什维克》编辑部旧址、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愚园路名人墙”等红色基因文化宣传阵地上。据不完全统计,6年来,愚园路红色印迹宣讲团已义务宣讲1500余场次,累计3000多小时,接待参观者达3万余人次。(来源:长宁时报)

注意:如无法下载附件,请右键“目标另存为”即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