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海长宁区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居民区,整洁的路面、有序的绿化总会让人心生欢喜。在这里,垃圾分类有序开展;在这里,加装电梯工程顺利进行;在这里,居民们满脸幸福……在这里,有一支由49名平均年龄66岁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组成的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他们用自己一言一行温暖着上航新村的每一位居民。
人人都是文明风向标
决心、齐心、耐心、细心、暖心,是工作室的“五心”工作法。同时,志愿者工作室还建立了志愿者“线上+线下”招募、定期例会和培训交流、工作台账记录、激励等各项工作制度,通过党员带骨干、骨干带楼组、楼组带片区,广泛发动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各方力量齐心参与,根据社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做实做细社区治理的各项工作。
工作室坚持“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然后和大家一起干”,在垃圾分类新时尚推进中,他们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值最辛苦的早班、晚班,放弃节假日分时段指导垃圾分类工作。晨曦日落,风雨无阻,他们犹如一股暖流让居民们时刻感受到暖意,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洋、白、老、少、新”自愿加入志愿团队:“洋”志愿者们自愿在居委会与外国邻居中间搭起一座桥梁,宣传和普及垃圾分类;作息不规律的“白领”空乘人员,在合租房内自制扔垃圾排班表,支持垃圾分类;有的老人已经耄耋之年,但依然坚持要加入志愿者行列,还带动家人,一家四口皆成为志愿者;青少年志愿者们“小手拉大手”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养宠、清洁家园等各类宣传……如今,“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在小区里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人人都是志愿者
程家桥街道上航新村的居民区在长宁区率先启动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刚开始启动时,居民“不理解、不支持”的声音很多,困难重重。
为此,“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们建立了志愿者招募、定期例会、培训、工作台账、激励等各项制度,他们各个以身作则,“带着大家干、干给大家看,然后和大家一起干”,不管是酷暑严寒还是风吹雨打,坚守岗位不动摇。
有时候,志愿者变成了“福尔摩斯”,为了找到“无主”垃圾的主人,他们打开脏兮兮油腻腻的马夹袋寻找蛛丝马迹,从外卖单、快递单找到垃圾的主人,便上门劝说和宣传;有时候,他们又成了“表演艺术家”,自编自导快板书进行宣传,把“垃圾分类要做到,幸福生活少不了;垃圾分类要做到,利国利民顶重要”这字字句句送到每家每户;有时候,他们又是“发明家”,自行设计和制作方便绿色账户扫描的“卡槽机”,画图纸、找材料、切割、拼接,从最初的简单实用到如今的精美便捷,减轻了志愿者劳动强度。
越来越多的“夫妻档”、“母女档”、“老少档”,甚至一家四口成为了志愿者。目前,上航新村垃圾分类支持率从试点初期的30%上升到了100%,投放准确率也从65%上升到了100%,区域内垃圾回收率、垃圾减量率、投放准确率有了明显的提升。
人人都是社区治理者
在上航新村,“暖心之家”将“五心”工作劲头延伸到社区自治各个领域,老小区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焕发了新的生命。
在垃圾分类新时尚推进中,擅长文艺的志愿者自编、自导、自演垃圾分类文艺小品,“以文会友”宣传垃圾分类的必要性;擅长技术的志愿者发现老年居民扫描绿色账户积分卡不方便,画图纸、找材料、切割、拼接,自行设计和制作“卡槽机”,从最初的简单实用到如今的精美便捷,这个为志愿者“减负”的“神器”已发展到了3.0版本,并推广至程家桥街道所有居民区使用。在加装电梯工作中,从入户宣传、征询意见,到实地勘察电梯厂家每个细节都倾注了志愿者们无限的热情,短短几个月已有3栋楼完成加装电梯立项,为小区老年人带来“福利”。在美丽家园建设中,暖心之家”志愿者们在小区内认建认养了一块总面积300平方米的“绿色小天地”,种植了月季、杜鹃、康乃馨、白兰花、橘子树、山茶树……构建起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小区生态美景。在邻里守望服务中,他们开辟“瓶子菜园”,用湿垃圾制作成的肥料种植“有机蔬菜”,丰收后的蔬菜由志愿者们定期送往小区独居高龄老人家中。
自2015年3月成立以来,“暖心之家”党员志愿者工作室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1.4万小时,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超100小时。这些来自不同居民楼的党员志愿者们走出“小家”为“大家”,舍去“小我”成“大我”,活跃在“新时尚”、建设“美家园”、守护“家平安”、服务“新老邻里”的第一线。(来源:长宁时报)
注意:如无法下载附件,请右键“目标另存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