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   搜索 
中国文明总站  地方网站
长宁区文明网->长宁文明网->街镇信息
上海长宁: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2-12-09  文档来源:上海长宁文明网  关键字:长宁
【 字体:

有的放矢 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进社区

截至2019年9月底,上海长宁区共有持证残疾人23463人,占全区户籍人口的4.05%。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有助于他们增强体质、促进康复,也有利于他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体育健身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念。当前,残疾人体育工作面临重大机遇,但同时,残疾人体育活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尤其是社区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推进力度不足、残疾人参与热情不高、体育健身成效不明显。

为了有效推进残疾人体育进社区,9月份以来,区残联党组深入基层、深入社区、深入残疾人,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实地走访、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从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共召开座谈会3次,上门走访、个别访谈14人次;发放调研问卷147张,实际回收140张。

通过与残疾人工作者、残疾人面对面,听取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和社区残疾人的第一手意见建议。有残疾人反映,街镇残联服务范围过大,供小于求。尽管街镇每年积极组织各类体育活动,但在活动安排地点上,离大部分残疾人家庭较远,出行不便,也影响了残疾人参与的积极性。有残疾人认为,社区体育健身项目针对性不强。一方面,已有的健身项目仍为健身操、跳绳等传统的社区、家庭健身项目,健身活动项目极为单一,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由于适合残疾人的活动项目和活动内容缺失,大大降低了残疾人参与社区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适合残疾人身体锻炼的器材较少。此外,还有部分残疾人对体育健身活动了解不足,健身兴趣不足,缺乏自信心等。

为此,在梳理汇总、分析研判的基础上,区残联有的放矢,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进社区,开展“家门口”体育健身服务项目。今年10月份以来,区残联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社会组织,积极组织和开展贴近社区、贴近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服务项目,增加社区体育健身服务内容,完善健身形式,提高社区体育健身服务的市场化和专业化水平。在全区10个街镇185个居民区,分块、分残疾类别开展体育健身服务。为了吸引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活动,考虑到参加活动的残疾人绝大部分是上海人,区残联还给活动起了个好记、耳熟能详的名称——“残疾人门口头好白相活动”。项目开展2个多月,已经在74个居民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860多名各类社区残疾人参与。这个数据,已经达到以往全年人数的150%,无论是活动质量、参与人数、活动覆盖面,均有了大幅度提升,受到社区残疾人热烈欢迎。

此外,区残联还以人为本,提高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社区的残疾人提供安全、温馨的健身场所和科学的健身指导,为不同残疾类别的残疾人量身订制健身器材和健身项目。比如针对肢体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重点开展棋牌类体育服务;针对视力残疾人,重点开展健身操类体育服务;针对听力残疾人,重点开展球类体育服务;针对智力残疾人,重点开展趣味体育类服务。区残联还通过残健融合,将体育融入残疾人生活,提高和促进残疾人与整个社会群体的交流。同时,以健身为出发点,营造残疾人社区人际交往圈,鼓励残疾人以走出家门、融入社区为起点,更好地树立自信、融入社会。

残疾人社区体育健身服务是一项有利于残疾人身心康复的重点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持续推进。区残联党组表示,下一步,区残联将结合残疾人需求,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通过社区体育健身活动激励残疾人自强不息、融入社会,让残疾人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

书记感言

长宁区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张红兵: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残联党组守初心、践使命,紧紧围绕区委工作部署,紧密结合残疾人工作实际,紧贴残疾人需求,以“家门口的健身课堂”为调研课题,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进社区。调研过程中,围绕残疾人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广大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康复的理念,实事求是、研究分析残疾人需求,有的放矢、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进社区,通过开展“家门口”体育健身服务项目,不断提高社区体育健身项目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努力使体育活动融入残疾人生活,有效增强了残疾人获得感和幸福感,体现了主题教育成果。

一心为民 啃下老小区“换芯”的硬骨头

北新泾街道新泾五村建成于1994年,楼道内墙面起壳较多、各类管线呈蜘蛛网状分布、黑广告乱张贴现象较明显……这些都是20多年老房子的通病。精品小区建设启动以来,尽管新泾五村的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是居民们对于居住环境还有更加美好的期待。

由于小区房龄较长,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楼房内一些设施出现了老化,污水管就是其中之一。原来的污水管是铁铸的,已经出现管道堵塞和腐蚀等现象,居民家里下水不畅,时常出现管道堵水、墙面渗水等情况,居民对污水管堵塞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原本使用的铸铁污水管内部早已布满油污杂质,有的基本上没有缝隙了,如果能将污水管也改造一下那就更好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新泾五村居民区党总支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建议,居民们提出了将“室内废水污水管道改造”列入精品小区建设内容的想法。

精品小区建设项目中,污水管改造对居民生活的影响是最大的。施工本身就是“完好—损坏—完好”的过程,需要在卫生间敲瓷砖、换水管、挪马桶、挖地基,东西都要临时搬到客厅,不亚于将卫生间重新装修一遍。而且,施工会影响居民洗澡和上厕所,短则三天,长则半月,难免会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控的意外……居民也有自己的疑虑:这样的改造项目是否会破坏自家的装修?施工时家中的老人没人照顾怎么办?“精品小区改造不只是外立面的修整、外墙面的修补和粉刷这些最基本的内容,为了让居民能够享受到更高品质的生活,我们还需要‘换芯’。”北新泾街道有关人士表示。

污水管改造是北新泾街道的叠加项目,项目的推进主体是街道,具体实施由施工单位负责,居民工作由居委会负责。在老旧小区做居民工作并不容易,新泾五村的居民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在精品小区建设中,承担着政府、施工单位与居民之间的沟通纽带以及安抚居民、做居民工作的重要责任。由于需要入户施工,难度较大,新泾五村在精品小区建设之外,单独就污水管改造征询了意见。居委会发动干部、楼组长、居民骨干挨家挨户动员居民支持和参与污水管改造,对于不愿意更换污水管的,居委会干部上门做工作,争取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享受政府的政策红利。在多方努力下,新泾五村污水管改造项目顺利启动,在72个单元楼、1400多户居民中全面推行,铁质污水管统一更换为PVC材质管道。

居民王阿姨家住在3楼,原先使用浴缸洗澡的时候,只要放水急一点,楼下住户就要上来敲门“抗议”,这么多年来,王阿姨和爱人洗澡都只能小心翼翼,生怕漏水引发邻里矛盾。“以前水管堵住,叫物业来疏通一次也要五六十块钱,现在好了,最大的矛盾解决了,我们心情跟着舒畅了!”

污水管改造需要入户施工,工艺较为复杂,流程主要有保护及拆除、出墙管更换、基层复原、防水施工、管弄井封闭、墙地砖铺贴、吊顶安装等,工期一般5天左右。前期,居委会为有需要的居民开放厕所以及淋浴房,后期居委会淋浴房加入同步改造,由于前期宣传工作到位,加上精品小区建设过程中搭设的“临棚”设置了厕所以及简易淋浴设施,大部分居民表示了理解并努力克服不便。目前,新泾五村污水管改造项目已经完成90%,将于本月底全部完工。

书记感言

北新泾街道党工委书记张生义:

配套污水管改造项目属于精品小区建设自选叠加的项目,北新泾街道也是目前全区唯一做此项目的街道。污水管改造涉及居民众多、施工和协调难度最大,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我们以一心为民的真感情、脚踏实地的真作风、开拓创新的真智慧、攻坚克难的真作为、甘于奉献的真境界、精益求精的真追求以及团结协作的真胸怀扎实推进这一“民心”工程。街道借着“精品小区”的东风,本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为建设美丽楼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主题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

办民解难题 加装电梯架起“民心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如何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是摆在基层工作者面前的考验。周家桥街道现有户籍人口近4.6万,其中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数占户籍人口总数34.17%,按照国际标准周桥已经是一个深度老龄化社区,社区百姓对于老公房加装电梯有着迫切的需求。

为了不让家门口的几十级台阶,成为堵住老人出门的“绊脚石”,周家桥街道把老公房加装电梯作为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解决居民出行难的举措之一,“爬梯子”成为了周桥头号民生工程。街道指导建立了“悦居中五”加梯联盟,培育了惠加美加梯指导服务中心,总结提炼了“引领、引导、引线、引擎”的“四引”工作机制,以及“红黄蓝”加梯工作法。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街道走访发现许多居民对于加装电梯有很高的热情和需求,但是对于自己所在的楼栋能不能装,是否符合标准,却有点摸不着头脑。为此街道制作并发布了全市首个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调研白皮书,白皮书对街道既有多层无电梯的23个小区(其中售后公房22个、普通商品房1个)进行了系统分类和科学统计。街道还先后在周二、中五、大家源等居民区开展政策宣讲,参与居民柔性协商调解,进行实地踏勘和座谈等。随着“爬梯子”工程的深入推进,老百姓对于自己居住的楼房能不能加装电梯,如何实施操作已不再是“一头雾水”。

目前,街道将辖区内所有没有电梯的楼栋进行划分。红色,先天不足不能装。对这些涉及规划红线、房屋自身安全性不达标的既有多层住宅,街道将结合“家门口工程”开展适老性改造,在楼道内增设扶手、折叠凳等辅助设施,或根据实际需求配备爬楼机等辅助设施,为行动不变的老人解决出行难题。黄色,创造条件协商装。对部分符合加装电梯要求但居民意愿未达成一致或房屋场地条件不达标的既有多层住宅,街道将以党建为引领,循环协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对于政策性、技术性难题,街道牵头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缜密论证,同时发挥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作用,通过定期例会、座谈,专家答疑解惑,商讨可行性解决方案。而对于场地条件本身不达标既有多层住宅,做好小区布局与规划,为加装电梯创造条件。蓝色,创新方式助力装。这是街道整合多方合力助推符合条件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创新举措”,如为减少居民加装电梯的实际支出,周家桥街道培育的社会组织慧加美老公房咨询服务中心,按照政府补贴施工金额40%款项(每台电梯最高不超过24万元)进行先行垫付,让老百姓提前享受,降低了加装电梯的难度。又如在长宁路1600弄24号电梯加装工程,通过加梯“领头人”与施工方的协调,推出了施工费用“免息贷款、分期支付”的创新举措,解决了困难家庭燃眉之急。

在此基础上,周家桥街道还成立了长宁区首家街道层面的加装电梯指导中心,将结合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方式方法,结合长宁区“一街一品”工作,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服务更多的居民,让更多人享受到加装电梯的“红利”。中心将推出5大功能服务包,即解答各类疑惑提供全过程指导的咨询服务包、省时省心省力提供全覆盖代办的跑腿服务包、敲黑板划重点提供全能型培育的培训服务包、高效专业支撑提供全方位参与的协商服务包和消除后顾之忧提供全流程跟踪的监管服务包。在这里,长宁区的居民也可以和周家桥街道的居民一样,根据小区加梯的具体情况,按需单项或叠加选择服务内容。

书记感言

周家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文华:

推进居民区分类治理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加装电梯则是售后公房小区分类治理的金钥匙。通过加装电梯多位一体更紧密了、邻里关系更融洽了、楼道环境更美丽了、自治能级更强大了。加梯工作是有效构建熟人社区的有效途径,通过加梯,邻里之间增进了了解、形成了共识、消弭了旧怨、加深了感情。对社区自治而言,加梯之后楼内的居民对家园的认同感处于波峰,天时地利人和要素齐具,是开展自治最肥沃的“土壤”。我们要进一步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居民办难事、解难题。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工作引导,做好居民区自治工作的挖掘和剖析,根据每个楼组的特色、广大居民区的共同需求,叠加形成贴肉、暖心、实用的自治项目,让社区居民更有满足感和幸福感。

体教结合 共同培育青少年体育人才

在长宁区,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田径队、长宁区温水游泳池游泳队和长宁网球场羽毛球队是三个最为重要的区属训练单位,承担着区内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任务。然而,训练场地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的训练质量和效果,也影响了教练员的训练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相关业余训练项目的正常发展。

为此,结合当前长宁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现状,区体育局成立专题调研工作小组,通过专题调研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以体育系统训练单位为主体、学校体育为基础和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三轮驱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同时不断丰富体教结合形式,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推进长宁青少年体育事业创新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体育局以“深化体教结合,促进人才共育”为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等方式调研长宁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等5家相关单位,力求研判和解决当前制约长宁青少年体育发展的问题。

区体育局专题调研工作小组先后走访长宁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长宁区温水游泳池、长宁网球场区属训练单位和有关项目训练现场,以及延安中学和东虹桥文化发展公司等单位后发现,训练场地不足是现阶段各训练单位最主要的问题,现有训练场地和设施数量尚无法满足各训练项目的日常训练需求,其中田径、游泳、羽毛球、网球四个项目的场地不足问题尤为明显。另外,延安中学在体育师资、体育配送上也存在较大的需求。

在调研中发现,区青少年业余体育学校田径队借用天山中学田径场进行训练,训练配套不完善,天山中学体育馆将于年底进行改造,落实区田径队“去哪儿”训练,成为确保田径队各项训练工作正常开展的首要问题;长宁区温水游泳池游泳队日常训练用的游泳馆从原来的4个减少到了2个,游泳场馆不足的问题凸显;长宁网球场羽毛球队在上海国际体操中心整体改造后协调至姚连生中学体育馆进行日常训练,场地明显不足,导致训练效率低下,训练质量难以保证。

为解决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区体育局先后多次走访配有标准化运动场、游泳池和体育馆的延安中学和负责延安中学部分体育设施运营管理的东虹桥文化发展公司,并与相关负责人进行磋商,力求通过体教结合的方式缓解多个项目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延安中学和东虹桥文化发展公司均表示:区田径队、游泳队、羽毛球队和网球队可以利用延安中学的场地资源开展业余训练工作,最大程度利用好学校现有体育场地资源,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同时,部分业余训练项目的教练员进校园开展体育配送,既能满足学校“一校多品”特色发展的需求,又缓解延安中学在个别项目上体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也为长宁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拓宽了渠道,力争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效果。

为此,区体育局与延安中学达成了三方面的初步共识,并准备签订初步合作协议。一是延安中学为区少体校田径队训练提供训练场地,区少体校田径队在延安中学田径场进行日常训练,田径教练员进校园指导学校田径项目开展。二是区温水池与延安中学就游泳项目开展合作,延安中学为区温水池游泳队提供游泳馆三根泳道用于日常训练。区温水池选派专业教练员进入校园选拔、指导学生开展游泳训练。三是与延安中学就羽毛球、网球项目开展合作。区羽毛球队与学校羽毛球队联合办训,延安中学为羽毛球队提供室内羽毛球馆用于日常训练。网球场选派专业羽毛球教练员进入校园选拔、指导学生开展羽毛球训练。

本次主题调研活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体教结合工作为切入点,对接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需求,通过体育系统训练单位与延安中学开展联合办训的方式,统筹解决各项目训练场地不足的问题,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丰富体教结合的方式和内涵,为长宁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开拓了新思路。

书记感言

长宁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仁伟:

 

青少年体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区体育局与教育局着力推进体教结合深度融合,本着“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成果共有”的体教结合原则,充分整合延安中学体育场地资源,和区体校相关项目教练员优势,就田径、游泳、羽毛球、网球等项目开展合作办训,推进体育传统项目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培养长宁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同时,提升了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来源:长宁时报)

注意:如无法下载附件,请右键“目标另存为”即可。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