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地方网站
邮箱 搜索
 
 
|
|
|
|
|
|
|
|
|
|
|
|
|
|
|
|
|
|
|
|

“金拐杖”志愿者卫慧

发布时间: 2021-03-11    文档来源:上海文明网     责任编辑:孔凡俊
字体:[] [] [ ]

在卫慧(右一)带头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志愿者队伍

 

  “今天跟妈妈去了姚爷爷家里,爷爷家里什么都没有,下次,我要让妈妈给他多带点好吃的……”自从妈妈卫慧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女儿的日记里就常常能看到各种爷爷、奶奶、婆婆的身影。

  2008年,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卫慧成了一名抚慰失独老人的志愿者,10年后,最初与她结对的老人已离世,但她的心愿仍是尽己所能,带领更多人成为失独老人手中的那根“金拐杖”。

  “金拐杖”走进老人的心 

  成为志愿者是偶然,但坚持十年全凭真心。

  2008年8月,嘉定区计生协会联合团区委推出“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重点聚焦独生子女夭亡家庭,希望通过志愿者的抚慰,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树生活信心。

  卫慧在那个时候和姚伯伯结成了对。第一次上门,相看无言。卫慧怕老人勾起伤心事,不敢多言;老人本就内向,不善言辞。但卫慧离开时,老人一直相送到路口,让她明白:老人是欢迎她来的,只是不知如何表达。

  在母亲的提醒下,卫慧决定带着女儿一起去姚伯伯家拜访。令她没想到的是,姚伯伯看到女儿时格外激动,尤其听到那糯糯的一声爷爷时,几乎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有孩子的地方就有热闹,尽管姚伯伯的家中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崭新世界。东摸摸西看看,孩子的出现,很快打开了姚伯伯的话匣子,看着这一老一小的和谐画面,卫慧明白:天伦之乐对于失独的老人来说有多么难能可贵。

  于是,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要女儿有空,她就会带着女儿一起到结对老人家里。在妈妈的影响下,女儿小小年纪就格外懂事,家里有什么好吃好用的,总是不忘叮嘱妈妈给那些爷爷、奶奶、婆婆们准备一份。

  失独老人终于走出家门 

  “其实我们做的事情很小很小,但给老人的慰藉却很大很大。”自从成了“金拐杖”志愿者,卫慧一直觉得,助人这件事情不但能让失独老人感受到一点安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浓浓的暖意,因为老人们就像待自己孩子那样关心着志愿者们。

  更难能可贵的是,受益的老人中,不少开始尝试走出家门,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有相同命运历的老人从悲痛中走出来。

  徐剑英,就是这样一名志愿者。

  十多年前,23岁的儿子离世,她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家中有一间房也始终为儿子空着。在卫慧与同事李西旭、何美的共同关心下,徐阿姨渐渐敞开了心扉,不再终日蹙眉。

  2013年12月5日,徐阿姨也成为了爱心志愿者,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志愿者,帮助有需要的人。如今,每天早上7点30分,在中心计划免疫的自助取号引导岗位上,总能看到徐阿姨认真忙碌的身影。不少带着孩子来打疫苗的家长都认识了热心的她,一看到她就会徐阿姨长、徐阿姨短地叫着,孩子们则外婆、奶奶地叫着。

  “儿子离开时,我做梦也想不到有这么多人叫我奶奶、外婆。”徐剑英告诉记者,平日里,志愿者们都会带着孩子去家里看望她。如今,她从家里走了出来,有更多的孩子叫她奶奶、外婆,真是特别窝心。

  帮助老人找到“情感连接” 

  在心理咨询师金婉仙看来,像徐剑英这样慢慢从阴影中走出来的失独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找到了情感连接。专业的心理疏导和抱团取暖相结合,对这个群体心理上的纾解效果特别好。”

  因为有了卫慧这样的领头人,在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志愿者队伍。除了慰藉失独老人,173名志愿者涵盖各个领域,志愿服务时间达7274小时。“金拐杖圆梦行动”项目的社会关注度也日益扩大:2010年被市文明办授予“迎世博贡献奖”;2012荣获上海第二届慈善奖的优秀慈善奖项目;2012至2013年被列为全国“生育关怀”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探索项目点。

  (来源:解放网)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7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