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总站 地方网站
邮箱 搜索
 
 
|
|
|
|
|
|
|
|
|
|
|
|
|
|
|
|
|
|
|
|

致敬八一:岁月静好 是因为他们在砥砺前行

发布时间: 2021-03-11    文档来源:上海文明网     责任编辑:孔凡俊
字体:[] [] [ ]

  《小兵张嘎》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这部电视剧,一些在抗日期间参与战争的“小鬼头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潘海根老人就曾被誉为上海的“小兵张嘎”。

 

 

  松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抗日老兵,他们参加抗美援朝,他们镌刻时代的印记…他们是橄榄绿,无私奉献。

  她们是铿锵玫瑰,他们是虎贲劲旅,他们扛起新时代大旗…他们有赤子心,铭记、感恩、传承。

 

  印 · 记

  “小兵张嘎”

  ——抗日老兵潘海根

  《小兵张嘎》大家并不陌生,因为这部电视剧,一些在抗日期间参与战争的“小鬼头们”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潘海根老人就曾被誉为上海的“小兵张嘎”。

  如今健在的抗日战士中,潘海根老人算是年轻的。当聊起所经历的抗日战争时,潘海根老人兴奋地又像回到了70年前……

 

潘海根老人翻阅照片资料

 

  1942年参加上海抗日游击队时,他刚刚过了10岁。因为人小,他成了游击队中的通讯员、勤务兵、侦查兵和警务员,大家叫他“潘小鬼”。

  “潘小鬼”经历大小战事四五十次。战时他冲锋在前,杀敌立功,其中一些大型战役对整个抗战形势都产生了影响。

 

潘海根老人拿出自己珍藏的军装

 

  此后,潘海根老人参加了解放战争。在山东莱芜战争中负伤。伤后,他继续参加战斗。但至今他的胳膊关节仍僵直不能弯曲,为二等乙级伤残。

 

潘海根老人深情看着奖章:“我再穿一次!”

 

  心怀感恩,以身作则

  ——抗美援朝老兵张永法

  他是一位抗美援朝老军人,是一个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

  今年已经83岁的张永法老人,身姿依旧挺拔,目光炯炯,充分展示了一个老军人的风范。

 

张永法老人展示当年远赴朝鲜的证件

 

  虽然张永法老人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待人和善,他一直说人要有感恩的心。

  他在社区中颇有威望,受人尊敬。在今年开展的动拆迁工作中,他们家带头,带领着这个片区的居民陆续开始签署动拆迁协议。

 

  “最伟大的逆行”

  ——消防兵金佳俊

  “一支水枪两盘水带”,他们“赴汤蹈火”,以“最伟大的逆行”,将英勇形象印入人心。

 

 

  而在松江也有这样一位“逆行者”。

  金佳俊同志于2005年入伍,服役于上海市消防总队,每次出警,他始终冲在最前面。

 

金佳俊同志展示自己入伍时的照片,头上的伤疤诉说着往事

 

  2009年1月中旬,金佳俊同志到一户老式居民楼内出警救火过程中,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身受重伤,经过鉴定确认为肢体七级残疾。

  他从没后悔过,遗憾的只是以后不能再出警……

 

金佳俊同志穿上军装,开玩笑说:“穿上军装的男人是真汉子!”

 

  金佳俊今年刚刚结婚,太太就是被他的善良和热心所打动。金佳俊同志展示自己的军装表示:“我退伍之后在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感谢自己在军营的生活,让我在工作岗位上也能严以律己。感恩那段岁月……”

 

“忆战友情,怀念兵营岁月”

 

 

 

  传 · 承

  铿锵玫瑰坚守岗位

  —— 女兵

  她们,青春活泼却眼盯三尺机台,转接查询年复一年,岗位上要求零差错。

  她们,漂亮灵动却每日着军服戴军帽,训练体能,值班学习。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女兵!

 

女兵的风采

 

  世博女兵—— 贾蓉

  来到松江某旅,小松拜访了这样一群铁玫瑰。

  贾蓉,松江某旅陆军士官,她笑着介绍自己是88年生的“老兵”。2009年入伍,当兵七年。2010年,经过层层挑选,她成为一名“世博女兵”。

 

贾蓉认真做好电台记录

 

  同为女孩子,小松问贾蓉:“你们平时干些啥?”贾蓉笑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呀跟你们一样,也逛街买衣服,也爱看电影吃零食!”“她呀,可是个吃货!”一旁的女兵笑着说。

 

女兵们的娱乐活动“学习军歌”

 

  最美女兵—— 丁文雅

  采访中,一名清秀的女兵进入视线。

  1994年出生的丁文雅。她在2014年入伍。曾是东华大学一名艺术系的学生。

  从艺术生到女兵,军装情结带领她走进兵营。“我的爷爷是一名军人,在他的影响下,大学一毕业,我毅然来到了军营。现在已经当兵两年,我在军营真的学到了很多。”

 

女兵们干净整洁的内务

 

丁文雅展示姐妹们的军装

 

 

 

 

  佘山脚下的忠诚卫士

  ——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

  在佘山脚下,有一支远近闻名的虎贲劲旅,守像“压舱石”,驻守一地守护一方;冲则似“利剑”,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这就是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

  他,是武警上海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指导员。

  他,是李峰。

 

 

  小松联系李峰指导员提出采访要求,电话里的他给人的感觉有些羞涩;见面后,本人阳光硬朗;他笑起来很大男孩,尤其是他细数所带的兵和他们这个集体时,一下子放松了。

 

李峰向我们展示特勤中队历年来获得的荣誉以及背后的故事

 

  在特勤中队这支劲旅,李峰一待就是14年。14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李峰置身静谥,忧虑霓虹;远离喧嚣,守护繁华。

  3年前,李峰任职“尖刀中的刀尖”特勤中队指导员,他用一颗赤子之心,忠诚于党、倾心事业,发扬传统、文武兼修,为军务战、不畏生死,带领官兵圆满完成重大活动安保、重大演习、抢险救援等急难险重任务30余次。先后获评“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标兵”、全军“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带领支队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

 

李峰待在佘山脚下14年,坚守与奉献

 

  “每一次获得鼓励,身上更是多一份责任。”

  “他既能拿‘笔杆子’,又能拿‘枪杆子’,能文能武、善谋打仗,是新时期政工干部的优秀代表。”武警上海总队政委徐国岩少将如是评价。

  谈起特勤中队比聊他自己更兴奋,李峰介绍了中队这么多年来让他印象深刻的几次任务,殊死搏斗的特战精英们用生命换来战功赫赫;用无畏书写了军人二字;时刻将人民和国家印在心中。

 

夏日,士兵们苦练体能

 

  李峰说:“武警的新兵们年纪都偏小,有的兵刚刚成人,军营就像他们的家,不仅要让他们把身体素质提高,作战技能提高,更要注重他们的三观教育。”

 

带领新兵整理卫生内务

 

  李峰以身作则,一起与士兵们训练、一起“极限体能”一起度过“魔鬼周”。

  官兵们说,他的双臂,像佘山那样擎起驻地的一片蓝天;他的血液,像黄浦江那样流淌着拳拳之情;他的身姿,像一面战斗的旗帜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高高飘扬。

 

李峰与战士们谈心交流

 

  过去——我们从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走来,一往无前、冲锋陷阵,鲜血染红飘扬的战旗。

  现在——我们聚焦强军目标,苦练本领,无私奉献,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未来——我们只争朝夕,练兵打仗,向祖国和人民保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向中国军人致敬!

  一支钢枪、一双战靴、一身橄榄绿,

  你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好男儿!

  你们是最可爱的人!

发表评论 | 打印此文 | 关闭窗口   
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06057573